以科创平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3-05-26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彭 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0年以来,南京市玄武区以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为奋斗目标,逐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不断放大科创平台在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以平台激发创新、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2022年成功跻身全国创新百强区。

摒弃各自发展的传统思路,推动创新与产业双链融合

依托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深入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立体化构建基础研究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和科创载体平台,增强科技创新协同力量。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抓住辖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主导产业,链接鼓楼医院、江苏中药产业研究院、先声药业、柯菲平医药等多家产业主体,围绕临床医学开展早期技术攻关,全方位多维度布局医药科创平台,打造医药产业总部的创新经济。开创中国第一个聚焦精准医疗的科技创业综合体,相继打造百家汇精准医疗创新中心、南京医工交叉研究院等高端科创平台,配备生物、化学、药物研发专用实验室孵化单元200余个,精准构筑医疗产业创新链布局。

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南京农业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前三,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农业农村部南京机械化研究所等8家涉农科研单位都在玄武区内,丰富的涉农高校院所为发展农业科技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此,玄武区聚焦生物育种,在省科技厅指导下,打造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同时,不断挖掘企业资源,推动大华种业、中江种业、红旗种业等龙头企业参与实验室的合作建设,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全产业链,为生物育种全链条创新提供产业支撑。新冠疫情让健康中国精准医疗驶上快车道,围绕这一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玄武区开展技术攻关,在源头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打通产业化运营路径,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强链补链延链。

围绕做好大文章。玄武区一方面在上求突破。千方百计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才引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集聚各级各类创新要素,让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上做文章。牢固树立科创产业培育久久为功理念,围绕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分层级、分批次细化相应政策。围绕重大科技任务加强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创新平台、创新综合体建设,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

打破不同身份的固有界限,形成个体与主体协同融合

把科创平台作为事业发展的舞台,打破不同创新主体身份限制,不断探索多元创新主体合作共建机制,吸引他们各展所长、开放共享,深度参与协同创新,共同做大做强科创平台。

聚合辖区各类载体。组建区委创新委员会,区委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牵头抓总,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定期督导,不断整合部门资源,以系统化思维布局产业创新。协同社会资本,打造校区、园区、街区、社区四区融合双创综合体,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一方面,盘活存量。针对区域土地资源稀缺等现实困难,将城市项目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融合,持续打造城市硅巷。另一方面,做精增量。建强以高新园区为核心的创新承载体系,推动徐庄高新区整体联动发展,加快科创新中心铁北红山新城建设速度。

引导创新主体参与。坚持政府搭台,加强校地融合,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利用辖区30多家高校、院所等科创平台,提升科技创新的聚合力和辐射力。通过吸引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探索科创平台投入、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钟山农业创新发展联盟、硅巷联盟、金融产业联盟等各类联盟的重要作用,构建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创新主体紧密对接、协同发展。不断探索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引培工作实施细则》《探索多元创新主体合作共建改革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形成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

促进产业整体发展。与万谷、汇通达等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产业落地,推动熊猫万谷金融科技中心、汇通达产业园等转型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频共振。通过产品市场化运作,引导先声、柯菲平、鱼跃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国家级众创空间精准医疗百家汇为抓手,联合全球资本、科技公司、医疗机构,通过科研项目孵化,实现科研创新和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功效,实现政府与市场互促融合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从载体、政策、金融等多个维度优化创新生态,提高科创平台和科技企业适应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

注重创新生态培育。围绕科创平台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以区委一号文形式出台差异化政策,推出创新18,聚焦科创平台主体全生命周期,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为科创平台发展提供最优的创新生态。出台《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玄武区建设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若干意见》,推动多层次科创平台建设,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绩效提升、支持龙头企业主导的科创平台多元合作、探索多方参与的特色硅巷发展、发挥产业联盟引领作用,打出一套创新组合拳。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完善人才优服体系,支持科创平台探索人才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政策,吸引人才集聚。

筑牢企业金融支撑。在政府层面,用好产业引导基金、科创基金,打造玄武综合金融服务中心、上市企业服务驿站,打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发展通道,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和特色金融服务措施,通过正向宣传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创业。在市场层面,引导投融资机构和银行创新应急贷”“线上融等服务,推广玄武快贷企业融资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定制开发科创平台专属金融产品,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强化政策精准把控。全面梳理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破除在审批许可、招投标、要素获取等方面的隐性壁垒,把公平竞争落到实处。面对一些经营主体不了解政策规定的无心之失和紧急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主动给予合法尺度内的容错纠错空间,引导其自觉主动纠偏改过,既维护法治刚性,又彰显关怀柔性。不断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扶持力度,树立风向标,吸引更多企业加大中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投资。依托辖区现有优势产业链,加速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加快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做优终端产品,培育知名品牌。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