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 深化合作共赢

发布时间:2023-08-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程同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013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则和决心。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互利共赢成果,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

以和平发展为目标导向

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必要前提;促进共同发展,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和原则就是通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建寻求各方更好地发展,而不是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进行斗争挑衅。这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显著特点。

早在2013年,当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就特别强调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发展宣言。20194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再次明确指出,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20217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中国要担负起促进发展的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要推动各国加强发展合作、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在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下,中国与合作国家一起向世界展现了一种国与国之间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塑造了全球治理新局面。

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有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但成员资格不仅仅着眼于历史延续,而是向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82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愿意,我们都欢迎。实践证明,只要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夹带地缘政治私货、有共同发展意愿的国家都欢迎。

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全球范围的积极响应,迄今已吸引了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西方开始不遗余力地编织债务陷阱”“经济胁迫”“新殖民主义等谎言和虚假叙事来污名化一带一路倡议。究其原因,是一带一路倡议从不认为世界上只有一条发展道路,而是强调每个国家应根据发展条件和自身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着眼于互利共赢,共同做大蛋糕、共同分享。这打破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西方化迷思,超越借助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走出了一条新路。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随着朋友圈不断深化拓展,一带一路合作从双边起步,现已进入双多边共进的新阶段。

一带一路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多边主义的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的,但是参与方式完全遵循各国自愿的原则。这一点不仅在倡议之初中国就进行了明确表达,更被实践充分证明。20175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再次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20194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再次明确指出,一带一路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尊重各国自主权,由参与国家来决定本国的事务和发展方向。以非洲为例,中国坚持在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原则下与各方开展合作,从非洲的实际需求出发,不附加政治条件,助推非洲和平与发展。如今,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从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再到九项工程不断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在非洲基本实现全覆盖。

推动一带一路多边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一带一路规则透明度,加强国际社会信任,提升合作约束力,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自2016年以来,一带一路多次被载入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决议文件,一带一路精神被写入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多边机制的成果文件;以联合国、世界银行和IMF等为代表的多边机构,正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多边主义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一带一路所倡导的理念和原则,也需要通过多边机制转化为合法和有效的行动。对外,对接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甚至可以升级为国际议程;对内,实现倡议本身的机制化,以多边框架有效约束双边合作下潜在不稳定性因素,能够减少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本及阻力。

全球互利共赢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是新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实践平台。从蓝图变成实景,一带一路倡议正化作各国发展实效,百姓民生实惠。

十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修建了一批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项目稳步推进,中老铁路初步形成到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多国的货运通道,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为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巩固基础设施领域硬联通优势,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助力沿线国家增强经济发展造血功能。共建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搭建起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格局,使老挝、尼泊尔等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使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拥有了出海通道,为沿线国家创造了运输时间节约、贸易效率提升等正外部效应,并通过产能合作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更好融入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2012—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1.3%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