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导向成为自觉习惯

发布时间:2023-12-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王 菲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党员干部搞调研、拿方案、作决策、抓落实,都应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以一个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整体工作的持续向好。

看得见问题,眼里才有活。解决问题是工作的进步方向。俗话说,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党员干部是问题意识多一些,还是成绩意识多一些,往往决定一个地方和部门的工作量,也影响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向。看问题多一些,忧虑就多一些,抓工作的突破口就多一些。看不到问题、无视问题,盯着过去的功劳簿沾沾自喜,便会不思进取,甚至贻误发展机遇。也不能因为一方面成绩突出,就一好百好或者一俊遮百丑。实践在发展、情况在变化,问题总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出来,党员干部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窥一斑而知全豹,善于看清浅在性表现、深层次症结,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不回避、不躲闪,瞄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打开事业发展的新空间。

析得透问题,施策才精准。看清问题是第一步,找准背后的原因是关键。党员干部坚持深入基层、直奔一线,横向比差距、纵向看不足,从各方面收集信息,特别是坚持从群众口里听话外音。加强对获取信息的梳理、分析、研判,由表及里、抽丝剥茧摸清堵点,找到淤点。分析问题还要坚持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既看一时也看一贯,系统地、联系地看待问题,由外而内、由点到面、由下至上地找到问题的线头。问题和原因都找到后,心中也就有了底气,研提对策就要瞄准这些问题症结,进行靶向施策、精准打击。方案制订后,还要结合地方实际,多评估、多权衡,确保措施落地的可操作性。增强忧患意识,做好风险评估,把防范应对之举做到前面,确保平稳有序解决问题。

破得了问题,群众才叫好。有了问题、拿了对策,能不能破解问题是最后的落脚点,也是试金石。既然是问题,一般不会轻而易举成功,必须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能开头喊得震天响,把群众期望弄得高涨,推进中遇到硬茬就搁置,形成半拉子工程,那样群众会更加失望。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干,强化求解思维、不惧探索失误,在解题破题中推动工作持续改进、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一心为公、攻坚克难,即使遇到了阻力、受到了委屈,群众也会对那些不怕难、不畏难、敢克难的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心叫好。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沛县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朱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