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运江苏”支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5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苏冈迒    

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省、环境污染少、占用资源少等独特优势,在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20233月,江苏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通过构建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发挥得天独厚的水韵之美、水运之利,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

成网互联 扩能提质:以高等级的水运设施支撑扩大经济循环规模

联网、补网、强链,强化航道内引外联和港口战略支点作用,提升全省水运设施综合服务能级。

加快建成现代化高标准的内河干线航道网。按照强化通道、提质强网、海江河联通、门到门服务产业发展思路,编制《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3—2035年)》,二级及以上航道占比从25%提升到65%两纵五横主骨架基本达到二级或以上航道贯通,二级航道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目前,徐州、宿迁、淮安等运河沿线设区市以航道等级提升纳规作为招商引资亮点优势,已吸引润泽新材料、天合光能等14个百亿元级企业沿干线航道落户,新增投资意向超1500亿元。2023年全省开工苏南运河二级航道暨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世界内河最大单梯级船闸),按三级实施、准二级预留开工宿连航道二期连云港段,首次集中开工三个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优先提升国家水运主通道,强化省际航道高标准衔接;推动二级航道从骨架网络转变,显著提升全省二级航道网覆盖范围;围绕沿江产业升级和沿海开发,新增、提升航道,增强苏南运河与长江联系,实现沿海重点港区二级航道全覆盖;将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纳入干线航道规划范围,建设一批小快灵项目,门到门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水运需求;积极落实连断点、畅干线、成网络、通长江、达海港要求,推进三级及以上航道建设,加快打通航道卡脖子段落,为内河集装箱航线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提供支撑。

加快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优化全省港口功能布局,积极推动沿江沿海港口更好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沿海港口聚焦能级提升:打造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提升铁矿石、原油、集装箱等战略物资一程接卸能力;盐城港突出发展滨海港区能源港,提升LNG、煤炭中转储运服务能力;南通港着力打造洋口作业区LNG能源岛,加快通州湾港区开发建设,提升深水海港能力。沿江港口聚焦提质增效:加快苏州港集装箱干线港、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发展苏州太仓港区、南京龙潭港区集装箱近洋干线运输,推进专业化码头建设。内河港口聚焦规模化发展:紧密结合干线航道整治提升,加快千吨级以上码头建设;积极发展以淮安港、徐州港、无锡内河港、宿迁港为示范的特色内河集装箱港。大力推动港口岸线集约高效利用,提高单位岸线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加快盘活的港口岸线腾笼换凤,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多式联运 优化完善:以高效率的水运物流支撑提高经济循环效益

发展多式联运,坚持铁水并举、以水为主,调整优化运输结构,放大我省水运优势,促进降本增效。

完善多式联运发展布局。通过制定推进多式联运发展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实施多式联运提速、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等行动,会同国铁集团打造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省沿江沿海10个港口18个重点港区实现铁路专用线规划全覆盖、10条通达。重点打造沿新亚欧大陆桥、沿江、沿海铁水(海铁)联运通道,沿江、沿运河海江河联运通道,向东形成衔接国际近远洋航线的海向多式联运网络,向西形成直达中西部主要城市、长江中上游港口、衔接中欧班列的陆向多式联运网络。到2025年,培育形成40条以上稳定运行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精品线路。

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航线。精准对接我省外贸企业进出口运输需求,稳定运行现有国际航线,新开、加挂近洋航线,适时新开、加密到主要贸易国的远洋航线;充分发挥内河水网优势,新开、加密内河集装箱航线,加快打造一批内河集装运输精品航线;到2025年培育形成不少于40条定港口、定航线、定班期、定运时、定船舶的五定班轮航线,全省内河集装箱运量力争达到180万标箱,外贸集装箱占比进一步提升。

培育壮大水运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成品油、原油、化学品等具有竞争力头雁型航运企业。做大做强本土航运企业,支持打造自有海运战略船队,加强自有船员队伍建设,提升集装箱国际航运服务能力。鼓励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2025年,形成运力规模在200万载重吨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海运战略船队,形成2—3家龙头型内河集装箱航运企业。

绿色生态 智慧便民:以高品质的水运服务支撑增强经济循环动能

绿色是水运天然优势,智慧是水运发展方向。要以更环保、更便捷的水运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运输需求。

深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开展美丽港航建设专项行动,以美丽港口、美丽航道、美丽船闸、美丽水上服务区为节点,实现以闸为珠、以河为线、串珠成链、织链成网。推进生态航道建设,到2025年建成京杭运河、宿连航道等生态航道。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粉尘防治、水污染防治、油气回收治理等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到2025年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应收尽收。强化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推动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到2025年全省港口生产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占比75%以上。支持内河纯电动运输船舶发展,推动在京杭运河沿线建设补电设施,2025年前新建内河纯电动运输船舶17艘,充换电站3座以上。

全面加快数字智慧升级。全面建成“1+13+110”省市县三级航网运行中心和干线航道运行调度与监测系统,确保全省内河干线航道可视、可测、可控、可调度。实现全省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全覆盖并与长江电子航道图互联互通,在全国率先发布内河船舶手机导航,提高船民使用率和满意度。深化5G、北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港口的融合应用,加快推动全省港口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一体化、技术先进化。到2025年,全省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100%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安全生产实现100%数字化管理。

安全可靠 持续有序:以高韧性的水运治理支撑保障经济循环安畅

安全是水运发展底线。提高水运治理能力,必须全面提升水运本质安全水平。

推进养护管理现代化。出台全省内河干线航道管理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建设、改造一批长江及干线航道停泊区、水上服务区、修船点。航闸养护做到日常养护项目化、项目管理清单化、清单落实责任化。实施危旧船闸安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淤积航道安全与通航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关键节点、航段安全保障能力和通航效率。

提高安全监管水平。探索水运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安全评估机制,构建现代化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开展港口作业集中区安全风险评估,加强重大危险源防控。深化跨省域、跨水域应急联动合作,优化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推进应急保障基础建设,到2025年,形成重点覆盖、层次分明的内河航道应急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中心)

      责任编辑:何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