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为何受追捧

发布时间:2024-01-23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李 韦 杨 浩    

芬兰是北欧五国之一,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幸福国家榜首。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拉普兰地区的四分之三都在北极圈内,每年超过两百个夜晚能看见极光。这里也是圣诞老人的家乡,不乏浪漫与童真。当地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简约而不简单,深受世界青年的追捧。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芬兰也被公认为全球教育制度最出色的国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教育界学者前往深入研究。

芬兰具有全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完善的教育体系,芬兰坚持让每一个人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建立了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的成人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营造出终身学习的教育氛围。

芬兰老师和学生们 摄影 沈海滨

芬兰尊师重教的风气十分浓厚。由于该国资源缺乏、人口稀少,逐渐形成了注重自然资源保护的理念和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思想。曾历经长期战乱的芬兰深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壮大国家实力,只有人才才能延续民族的生命。

芬兰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职业幸福感很高,是人们首选的职业。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容易,只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芬兰教师入职,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和培养,并且只有8所当地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才有资格培养中小学教师。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想日后成为老师,就需要经过面试和笔试两轮激烈选拔,然后进入五年制本硕连读的学习。即便是成为小学老师,也需要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在大学期间,不仅需要修到足够的学分,而且从进入大学开始,每年还需要到学校进行实习,并有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

20世纪70年代,芬兰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确定基于教育公平和全纳教育理念的教育体系。尽管地处寒冷的欧洲北端,芬兰还是吸引了不少的移民前往,但芬兰学校并没有将他们特殊对待,而是一视同仁,同样享受免费的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在芬兰,所有学生无论社会背景、性别、资质、生活的地理位置,都能接受同等质量的九年基础教育,之后学生可以继续享受免费的高中或职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

芬兰致力于打好基础教育的基石。当地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是整个学业过程中最高的,这使得仅拥有500多万人的芬兰有着5000余所基础教育学校,平均每个学校不足1500人,每个班不到20人。芬兰的基础教育并不推崇精英教育,反而会给予相对弱势的孩子更多关注和教育资源,努力使先天不平等而衍生的社会不公平的影响降到最低。不鼓励与别人竞争,而是鼓励从自身出发寻找自信,让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在芬兰基础教育中,15岁以前没有分班制度和以分数决定优劣生的情况。

芬兰实行一纲多本,由全国教育委员会编写制定全国核心课程大纲,各个城市通过对国家课程大纲进行详细解读和补充,把地方特色融入进去,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指引每个学校的日常教学。例如,结合当地的人口结构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底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当地学生的福利保障方案、特色课程,开展文化认同教育。每个学校由校级、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制定校级课程标准,尤其是强调教师参与到课程设计之中,并享有高度的实施自主权。

芬兰注重务实管用的教育方式。统计显示,芬兰是全球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80%的芬兰公民使用图书馆服务,约40%的芬兰公民每个月会光顾图书馆两次,每年人均借阅图书18本,图书馆内平均每本书每年被借阅2.5次。芬兰法律规定,每个城镇都必须有自己的图书馆,即使是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也配备了流动巴士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让芬兰人养成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以及构建整体学习框架的能力,也养成了热爱阅读、终身阅读的习惯。

在学校,学科知识不再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芬兰人认为,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掌握了学习技能,自然就能够自主学习知识。课堂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引导和辅助,而且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通用技能,所以老师不一定需要掌握所有的学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通用技能和态度。同时十分注重常识教育,强调将学习的内容如何进行使用,突出全方位教育,教会孩子从大的方位、大的时间跨度,基于真实生活场景和主题去加深理解。

芬兰在20世纪90年代取消了针对学校和教材的外部督导制度,高中毕业考成为唯一的全国统一标准化测试。虽然没有标准化考试,但是拥有多样化的评估手段,主要是通过抽样测试、教师给学生反馈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2014年新版《芬兰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大纲》对评价学生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提升学生的自评、互评的能力,要把学生的学习体验作为评价内容之一,还要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从教师评估,到学生的自评、互评,真正把学习自主权慢慢移交到学生自己手上。

芬兰还建立双轨教育制度。为了培养终身学习者,让学生灵活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芬兰教育实行双轨制:一条是注重科学理论研究的道路,另一条是注重实用技能的道路,让社会分工更合理。这两种体制具有互通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调整自己的求学之路,没有死胡同。

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面临两条选择的道路:去普通高中就读、考大学,成为研究型人才;或者去职业高中就读,成为技术型人才。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仍然可以继续升学,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本科、硕士学位。双轨制让初中毕业生能够基于个人兴趣去选择继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想去做个手艺人,学校有教授厨艺、护工、电工、理发、按摩、木匠等工种。而这些人同样活得有尊严,有足够的工资,过着体面的生活。

芬兰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首先,芬兰高等教育法赋予了应用技术大学和综合型大学同等地位的合法性。其次,芬兰人的工资水平,与毕业学校关系不大,更主要是学历和工作年限起作用。这就让芬兰学生选择职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兴趣和职业认同,而且家长也不存在职业歧视和院校歧视,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另外,大部分的芬兰职业高中毕业生会先去就业,积累了工作经验,有了自己的求知需求后,才会去申请进入高等学校深造。在芬兰,很多毕业生一毕业即参加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无法进一步求学,而是因为他们更加注重实际工作经验。事实上,芬兰大学招生一直以来也把学生的工作经验作为重点考查的项目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