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商”到“赢商”:合肥产业进阶之道

发布时间:2024-04-24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     作者:王 微 吴寅恺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连续五年出台《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城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十强城市,实现了营商环境从跟跑”“并跑逐步向领跑的转变。在创优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合肥市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以平台的思维成事,依靠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从围绕减少权力清单、审批事项等行政服务改革、建立标准化政务营商环境入手,迭代进阶到以产业发展视角围绕产业链、价值链等建设营商环境服务链,打造了合肥产业营商的新模式。

通过以投带引转变政府功能

合肥市在营造产业营商环境上立足政府功能的转变,强化国有资本运作以投带引,扮演好产业链上的合伙人、创投风投团队的探路人、科创成果转化的中间人,同时构建有事多援手、无事不插手、难事不撒手的政企亲清关系,夯实了地区产业基础。

一方面,改变传统国有资本投融资模式,从土地优惠、税收减免为主转向强调资本运作、基金支持,产业投资项目不谋求控股、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而是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找准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通过国有资本主动下场招商,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共同培育发展产业项目,待项目成熟后,国有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安全退出,循环支持新项目建设,实现了新兴产业无中生有的集群式、规模式发展。在此基础上,合肥设立基金丛林,以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科创基金等为矩阵,覆盖初创型小微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实现对创新企业的循环投

另一方面,积极服务科研机构,深挖大院大所大学富矿,打造创新孵化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转化链条,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打造以大科学装置公司为代表的资源集聚平台、以创新院公司为代表的协同创新平台、以离子医学中心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自主研发创新平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合肥已组建并运行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60余家,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将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强有力地推动了合肥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投后管理上,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陪伴企业成长。2020年,合肥正式启动链长制,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12条(2022年调整为16条)重点产业链的链长,实施顶格战法(即由最终拍板的人直接负责,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高位完善产业发展政策,谋划产业发展布局,同时实行项目专员服务,所有招引项目明确1名服务专员,从项目接触、洽谈、签约、开工建设直至建成投产,全过程进行个性化、代入式的服务。树牢服务好现有企业就是最好招商引资的理念,坚持本土企业、外来企业同等政策,老项目、新项目同等支持。

强化政策惠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合肥市坚持系统性思维推动政策的落地实施,构建让企业可感知的产业政策体系框架,通过制定《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试行)》这一纲领性文件明确战法,延伸出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的不同步法,并对各类型产业制定差异化政策细则的个性化打法,增强了政策的协调性和联动性,完善了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政策矩阵。

一是围绕特定垂直细分产业构建垂直政策丛量身定做营商环境服务方案通过分产业面对面调研、与地标企业一对一会商等方式,掌握产业共性需求和企业个性诉求,出台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产业、智能家电产业等集成式政策共计65条,对长鑫存储、阳光电源、科大讯飞、国轩高科等地标型企业分别出台专项政策,破解企业普遍面临的政策性、制度性难题。此外,强化对企业直接的指导帮扶,在经济和信息化、商务、科技等部门分别设立指导处室,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兑现政策,及时回应企业各种需求。

二是深度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为产业迭代升级提供要素保障通过引导土地、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向最需要的项目、产业、区域聚集,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在产业项目用地方面,合肥市围绕聚焦土地要素改革,健全市场化配置机制”7项重点改革任务,细化了32项具体工作举措,不仅建立了新型产业项目用地政策,加强用地精准供应,还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强化政府前置服务。

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生机活力合肥市早在2013年就颁布了《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对民营经济进行立法保护,次年市政府出台《〈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细则》,并在广泛征集民营企业代表和社会各界建议基础上先后进行3次修订,于2023年正式发布最新版《实施细则》。此外,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10条、实施细则39条、激发创业热情16条等专项政策,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制度集成创新完善营商生态

合肥市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通过一系列制度集成创新,搭建宜商兴业的制度生态,让城市展现出独特的市场磁吸力

一是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合肥市强化市场机制和需求导向,构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推动科技成果先赋权后转化,让技术发明人、专利权人在平台上与市场方面对面共同商讨、定价,提高了科研团队在相关收益中的占比。此外,合肥市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的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聚集优质科创资源,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促进重大科技攻关。持续的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吸引各类科创企业入驻合肥,在《自然》杂志2023年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中,合肥居第13位、前进3位,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户、总数达8406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两年翻番、突破1.1万户。

二是牢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立法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作为创新高地,合肥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案件,坚持行政、司法、社会协同发力,推动市中院知识产权法庭实行三合一审判,探索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等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模式,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强市双示范。此外,通过创新执法信息公开方式,合肥在全国率先全文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公示执法信息,全国首创的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实现全面覆盖、满意率达100%

三是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前沿水平提升行政效率围绕让企业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便捷高效,合肥市不断优化极简审批流程,开办企业照、章、税、银、保、金、医全部事项1天办结,年度纳税次数压减至2次。同时,推行工程建设四证齐发、代办帮办,办理时限缩短70%,创新设立政务服务长三角远程虚拟窗口,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在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上,合肥市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智慧退货仓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进口退货流程,助推跨境电商日清关量从开关时的3000单上升到目前30万单。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1.7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