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勇当“先遣队”

发布时间:2020-02-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庆华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奋进的号角,点燃了党员干部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火热激情。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讲话中强调,要更大力度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吴江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对此,我们明确提出“勇当先遣队、勇做领头羊、快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

勇当先遣队,就是要对照示范区打造世界著名湖区的目标要求,保持“归零心态”和“奋斗姿态”,做到站在新起点,确立新目标,开拓新领域,勇攀新高峰,实现新作为。勇做领头羊,就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更加鲜明的导向,推进民营经济再次腾飞、再攀高峰。乘势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就是要聚焦示范区、聚力一体化,以战略思维、国际视野、一流标准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产业能级、项目招引、科技创新、生态绿色、城乡乐居、营商环境“六大提升行动”,切实肩负起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

坚持高起点谋篇布局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立足全局视野谋划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

明确长远发展目标。努力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吴江发展优势,争取到2025年,吴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作用初步显现;到2035年,全面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全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标杆区。

做好规划协同对接。积极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和先行启动区总体规划,全力做好向上争取和横向协作,努力在示范区建设中争取更多主动权。结合“十四五”规划开题,一体做好吴江空间和产业两个规划,加快研究制定各类专项规划,加强示范区和先行启动区规划的协同,以新理念、新视野、新思维来定位吴江未来的产业方向和城市功能。

推动改革集成落地。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投资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公共信用8个方面加强研究、先行探索。深入研究国家特别是江浙沪两省一市的重大政策与改革创新试点经验,推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相关政策等改革创新举措在吴江系统集成、集中落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

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效益提高。在现有电子信息、纺织化纤两个千亿元级产业的基础上,再造装备制造、光电通信两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加快产业层次提升。进一步优化全省首创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系统,完善提高ABCD四类企业标准,加快中端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低效产业腾退步伐,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坚持民资、外资双轮驱动,针对领军企业、骨干企业、新地标企业等不同类型,分门别类建立完善培育体系,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用好示范区金字招牌,鼓励外资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股,吸引全球总部或研发总部落户,实现生产、研发在示范区,应用、服务为全世界

加快优质项目招引。坚持“项目为王”导向,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切实把优质项目集聚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生命线。按照示范区统一的项目准入标准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聚焦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水平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强化全区“一盘棋”观念,统筹规划、统筹招商、统筹调配,根据细分产业定位落地项目,通过招引10多个投资额在50亿元或100亿元以上优质项目的落地,引领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加快营商环境优化。坚持“用户思维、客户理念”,与青浦、嘉善统一标准,同步到位,大力推进示范区“一窗受理、一站审批”综合审批服务运行机制,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容错纠错,推动“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集中落地,构建全球最佳营商环境。严格落实民营企业家月度沙龙、民营企业家微信群联系和民营企业信息直报“三项机制”,同步加强与外资企业的紧密联系,构建“亲而有界”“清而有为”“亲清连心”的良好政商交往模式。

培育高活力创新生态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行动”,主动接受上海国际科创中心辐射带动,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载体,着力提升吴江全域创新浓度,未来三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打造世界著名创新湖区

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无形资产成本税前摊销等普惠性支持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进一步建好创新载体平台。加快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苏州大学未来校区等建设,创建一批高水平国家级、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推动科创园区腾笼换凤、盘活资源,围绕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架设专业孵化器。

进一步加快创新人才集聚。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补贴税前扣除政策,出台优秀人才个税补贴办法和优先购房办法,精心筹备国际精英创业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加快引进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市级以上创业领军人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

大力实施“生态绿色提升行动”,深刻理解示范区“生态绿色”内涵要求,擦亮生态绿色示范区建设底色,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更大力度推进治违治污治隐患“三治”和“三优三保”等工作,抓紧掌握区域空间资源,构建以水为脉、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生态网络。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深入实施太浦河“蓝带计划”,大力推进“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周边及沿岸地区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三水同治”“河湖长制”,全力打造“水乡客厅”和“最美太湖岸线”,确保水体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加快联保共治探索。全面落实与青浦、嘉善签定的系列生态环境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统一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统一环境监管执法的“三统一”制度,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污染损害赔偿等协调机制。

建设高品质幸福家园

大力实施“城乡乐居提升行动”,坚持把“乐居”作为一以贯之的标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指向,着力构建面向世界的江南水乡典范城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助力本地居民就业创业,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村级集体经济“齐头并进”,更大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品质乡村。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大联动机制,借力智慧安防、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动数据共享、信息共通,合力共建示范区智慧大脑。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差异化布局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公共服务项目,全力推进沪苏湖、通苏嘉甬两条高铁,以及康力大道等省界断头路建设,打造同城化的便捷生活圈,推动示范区公共服务标准成为“示范”,在“共建共享”中让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于民。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高质量发展快上新台阶的实际成效,体现吴江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的担当作为。

(作者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