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江苏”建设如何“补短板”

发布时间:2020-04-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朱 亚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江苏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坚决守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线,持续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省疫情防控形势继续积极向好,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江苏早、实、细、新、严多维并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运用得当,使具有硬核优势的医疗卫生体系、机构、人员充分发挥作用的成绩彰显。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背后存在的短板。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要围绕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举一反三研究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补短板。……当前首要的是根据疫情发生后暴露的问题,按照中央的部署,抓紧启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如何巩固优势,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扬长避短以从容应对未来日益复杂的健康领域风险,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补医防割裂的短板,依法规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

为确保高质量救治,打赢这场抗战,全省几乎集中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最好的专家队伍、最先进的医疗设备,省、市、医院各级业务领导全程跟踪,现场办公调度药品、设备等资源,形成救治资源集聚优势。然而相比较而言,因为长期以来公共卫生的价值尚未得到社会各方的共识,全方位协同的健康支持氛围尚未形成,导致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不平衡、不适应。

要打破这样的僵局,必须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完善的公共卫生法律规制对引领、规范体系运行的作用不可替代,它是依据社会发展、公众健康、疾病风险趋势的需要而定的。因此,大考之后,我省应积极完善与《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规范、指南,明确、细致地规定各方的责权利、行为规范、实施程序,促进医防之间的融合、公卫体系内部的协同。

另外,地方基层医疗服务网还不够坚实。只有把强基层、建机制做好了,全科医生制度与分级诊疗制度筑牢了,才能在再次面对疫情时有足够的实力发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效能。

完善预警机制,从规范齐全向精准强化发展

我国目前现行的疾控体制,是从国家到省、市、县的各级卫生健康行政机关内设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在行使管理职能时,要通过同级别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进行业务管理、服务提供与技术支持;反之,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先向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管理部门汇报,卫生健康行政机关决策后采取措施。

我们的预警机制是规范齐全的,在应对威胁人民健康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上,防控体系应包括:初期科学防控预案要足;应急响应机制要快;医疗供给和战略储备要充分;次生灾害研判要超前;干部专业化循证决策能力要强大。为提高疾控服务的效率,保证疾控机构指挥协调权的有效运行,需要完善疾控管理体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需要把医疗权和专业权下放,应在一些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内设立公共卫生或灾难性事件应对机构,日常负责预案制定、物资储备和维护、人员组织和演练等工作。并给这些一线部队充分授权,在疫情发生时,他们可以根据专业判断,自主启动应急预案,并将疫情同步上报。

补人才缺口,做好疾控队伍平战结合的储备与培养

17年前非典发生后,按规定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都应设置发热门诊,然而在经历了禽流感、H1N1、其他呼吸道疾病等或大或小的传染病流行后,很多地方的发热门诊还是长期无人值守、形同虚设。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各方认同健康优先发展、预防为主价值的氛围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切实解决疾控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是根据体系承担的职能和提供的服务,核定财政投入,以法律法规形式确保全额投入,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二是注重优化投入的结构,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经常性维持经费倾斜,扭转依赖专项资金应急和预防服务收入维持体系运转的现象。

优化各级财政投入方案,才能保障各级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队伍建设。实行优绩优酬的绩效分配和激励机制,才可以切实保障疾控人员队伍的高质量。

加强区域健康信息联通,助力城乡治理现代化

本次疫情暴露出我省在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虽有进步,已建立全省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和省级疾控业务信息系统,整合了传染病等6大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却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间的共享机制,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数据信息技术与应用决策能力也有待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建设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方面的支撑能力稍显滞后。

准确、及时、全面的公共卫生信息,是政府开展正确的公共卫生决策的重要基础。要建立融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将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预防接种、妇幼健康等各类公共卫生信息报告系统,以及医疗服务信息、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全省公共卫生信息大数据系统,并建立数据分析、发布、决策支持的有效机制,确保公共卫生信息公开、透明、准确,提高卫生政策决策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

在此次防控疫情中,我省运用现代化手段的经验是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从顺应智慧社会发展的趋势出发,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科技为城市赋能的作用注定会更加彰显,它将助力解决人口增多、人口流动带来的管理难题。

四月的江苏,春意盎然,然而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却呈现出逐渐升级的蔓延态势,考题变了,但作为考生,我们并不慌张。防止境外输入将是未来的重点防控安排,江苏人民将有礼有力提供入境服务,把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一如既往地做精做细。战场再如何变化,最终考验的都是一个国家社会整体治理体系的能力和品质。在人类与病毒竞赛的答卷中,唯有低死亡、低后遗症、低民生影响、低经济损失才会是最好的答案。

(作者单位:健康江苏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 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