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20-06-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成长春 冯 俊    

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第五年,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之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积极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精心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江苏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扛起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的重任,坚定不移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快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高质量发展典范,提交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

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完成。自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遵循,相继出台了《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20182035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20203月,《2020年江苏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正式印发,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岸线资源综合整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沿江产业布局优化、体制机制完善、推进工作落实6个方面的30项重点任务。目前,江苏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中层设计、支持政策体系已基本完成,为全面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各市县各部门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生态环境督察执法、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6个方面发力,努力实现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目标,4+1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上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建设生态安全带和生态保护区,落实自然湿地保护;重点聚焦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推进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执行263减化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1.3%104个国考断面优比例达到77.9%,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到5年来最好水平,改善幅度在长三角地区排名第一。

三是岸线治理成效显著。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长达400多公里的长江江苏段岸线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以特色示范段助力全流域黄金水道建设。截至201910月,沿江八市已建成9个沿江特色示范段,另有38个岸线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正在推进中。此外,江苏还通过强化长江生物资源监测救护、压减捕捞强度,建立了包括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7处水生物保护区,形成了长江江苏段水生态保护廊道与网络。

四是绿色产业迅猛发展。沿江八市在项目招引、产业导向上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和产出效益,不断提升沿江产业的含绿量,加快打造绿色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20204月,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今后全省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应从国家战略意图与江苏现实需求的角度,深刻理解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明确使命与担当,进一步放大绿色发展优势,在贯彻国家战略中打主攻战、当急先锋,积极推动江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一盘棋思维形成治理合力。做到一张图上定规划、画红线、管空间,统筹解决沿江地区空间布局偏散、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问题;完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探索毗邻水系协同治理路径;协同布局区域性危废固废处置设施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铁腕治理长江江苏段岸线。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涉及江苏的问题,以三线一单构筑生态屏障,推进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与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再次,重视岸线腾退与环境修复相结合。严格落实沿江1公里内重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通过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系统性重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以场地修复+模式对遗留地块开展修复,提高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和水体修复的综合效益;鼓励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破解环境修复资金瓶颈。

二是构建沿江绿色发展共同体。积极打造扬子江绿色城市群。以低碳经济为引擎创造良好的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新基建带动性,加快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落实《长江江苏段造林绿化工作方案》,支持沿江八市打造绿色发展风光带、产业带和协同带,推广燕子矶片区通过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转型成为燕子矶滨江公园的经验,以水岸共治模式探索生态资产价值实现新路径。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推广苏州市吴江区和嘉兴市秀洲区探索建立联合河长制’”的成功经验,健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放大区域合作正溢出效应,合力同守一江清水。同时,完善价格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评估与补偿体系;通过对口协作、园区共建、项目支持、飞地经济、产业转移、异地开发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丰富补偿方式。

三是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推广江苏永钢集团实现污水零排放的经验,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以高效、清洁、低碳、循环为目标,构建完善以绿色制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破解重化围江难题。严格执行《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大力压减环境敏感区域重化工企业数量;在充分考虑海洋环境容量的前提下,推进合规企业由沿江向沿海转移,让沿江腾出的空间优先用于发展智能制造、高端服务、绿色产业;依靠一体化”“循环化实现重化工园区生态化;加快污染治理模式由集中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治理转变,努力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打造世界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运用生态工业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理念,对环保产业园区进行优化和调整,建设世界级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依托园区,以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智能系统等领域为重点,培育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依托双向开放战略,深度嵌入全球贸易网络、生产网络和创新网络。

四是打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沿江绿色港口群。制定符合江苏实际的绿色港口标准,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推进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提升化学品洗舱水接收能力,完善船舶污染物”“收集接收转运处置的衔接和协作。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促进公铁水联运、江海联运以及甩挂运输和共同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着力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加强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打通最后一公里;鼓励发展铁路、水运和城市公共交通,优化发展航空、公路,不断提高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促进交通运输结构性减排。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动公共交通工具和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实现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重点发展电动汽车、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研发示范高功率、长寿命、低成本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船舶高压岸电、机场空港陆电等,推进海上交通和空中交通电气化,扩大氢能在货运领域应用规模。

(作者:江苏省政府参事、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