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的发展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9-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敏杰 刘 坤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的功能划分是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推进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既要解决自身发展的动能问题,更要为全国的开发区,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在国家层面上解决共性问题探讨路径,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苏州自贸片区应紧扣功能定位,跳出思维惯性,打破路径依赖,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深层次改革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以全方位开放促进更高层次的创新,努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更高水平推进双向开放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优化开放布局、拓展开放空间、丰富开放内涵、提升开放能级。一是深化境外投资合作。依托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对接境外经贸合作区、产能合作区,推进对外投资项目库、资金库、信息库的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金融保险、专业咨询和法律事务所等机构对接合作,强化全球渠道网,支持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打造企业走出去的窗口和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推动贸易自由。创新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和监管方式,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简化出口通关手续,提升企业外贸收支便利化程度。三是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突出高端制造和新型贸易功能,积极发展设计研发、检验检测、展览展示、保税维修、融资租赁、国际供应链物流等服务业态,加快推动综合保税区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和监管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综合保税区区内带动区外、区外支撑区内的内外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辐射带动作用。四是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化G60科创走廊产业园区合作,推动构筑园区合作网络,打造专业合作平台和服务体系。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推动产能有序梯度转移,高水平推进苏宿(宿迁)工业园、苏通(南通)科技产业园、中新苏滁(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合作园区建设。

更高层次推进开放创新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以战略眼光布局未来,积极推动开放与创新融合,着力增强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与优势产业技术实力。一是完善开放型创新生态系统。面向创新前沿,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打造一流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大力推进海外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加强中新科技合作,深化离岸孵化与国际技术转移、产业与技术育成、人才与项目引进等领域合作成果。更大力度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上市企业等专项培育行动。二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自主认定改革试点。扩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科研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企业探索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对名单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主动授信。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建立包括提高损害赔偿标准、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征信记录等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托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保护协作、导航运营等服务。四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探索设立天使母基金,做大新兴产业风险补偿资金和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完善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

把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摆脱路径依赖,创新发展思路,围绕前沿产业、先导产业,以制度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迭代,加快新兴产业成长。一是加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优化生物医药产业链构建和布局,提升评审环节便利化水平。探索实施长三角区域进口特殊物品、生物材料一体化监管作业模式。探索建立符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的特殊物品进境风险评估体系和长效管理制度。二是促进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发展。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行业垂直应用平台,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全面融合,大力发展5G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三是促进服务业开放发展。重点加强信息技术服务、供应链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开放合作。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服务业集聚水平,提升服务业企业竞争能力。对发展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外籍人士,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政策。打造一批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展会平台。支持国际优秀专业机构和资本进入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和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高层次专业服务,丰富和提升城市功能。四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立总部经济服务平台,优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标准,着力引进更多供应链管理中心、投资决策中心、资金管理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

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更加注重用户思维、客户体验,全面谋划、系统实施,打造接轨国际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对标新加坡,围绕精简企业办事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人才服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着力构建最佳服务企业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市场准入本级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着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积极探索一业一证改革,进一步推动实现照后减证。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构建服务于企业、项目、自然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二是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推动各类审批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分析应用。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更高水平探索联动创新

紧扣制度创新,加大改革创新先行探索,形成一批成熟改革经验并及时进行复制推广,推动自由贸易改革红利最大化,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上海、广东等地出台了双自联动发展实施方案,以拓展自贸区创新功能,放大相互促进效应;浙江出台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依托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在开放程度高、体制机制活、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并将其打造成高能级开放平台和自贸试验区扩区的基础区、先行区。苏州拥有14家国家级开发区、6家省级开发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是全国开发区最为密集、功能最全、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打造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示范标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面向未来,苏州要聚焦开放创新,放大示范效应,推动苏州自贸片区建设加速起势,打造成为显示度高、集成性强、吸引力大的苏州标志和领先度高、辐射性强、带动力大的苏州引擎,引领各类开发区工作全面提升,推动新时代苏州对外开放水平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