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 展现江苏之美

发布时间:2020-09-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朱 玫 陈学科 夏宁博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盛赞江苏美景。江苏襟江滨海、河湖纵横,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美丽,自古以来便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的江苏,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化程度高、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高等特征,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突出短板。生态美好,才有生活美好;生态江苏,才是美丽江苏。高起点上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基础性任务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呵护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生态,为未来发展和子孙后代留足空间。

思想深扎根:触动灵魂的理念之变

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这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体现得尤为鲜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对生态与文明的关系进行鲜明阐释,凝结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突破性进展、全局性变化,根本上得益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有力推动,得益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扎实贯彻。

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2014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他提出把环境美作为新江苏的目标内涵之一,并要求江苏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而在此之前的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向江苏提出了三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就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之后的首次地方视察来到江苏徐州,强调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一以贯之的指示要求。

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要求,全省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知其所以必然的高度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匡正发展理念,打破思维束缚,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思想共识。广大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全省总体上还没有迈过环境高污染、高风险的阶段,污染排放总量较大,生态环境质量不高,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爬坡过坎,关键是要彻底转变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与新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决纠正与环境保护不相符合的政绩观和片面认识。江苏省委多次明确,决不能再回到以牺牲安全、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面对长期以来的发展惯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坚决破除GDP崇拜和速度情结,克服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面对历史上的环境欠账,强调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敢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敏感问题,敢于在议论非议中开展工作,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实事求是地、一个一个地把问题解决好。

理念一变天地宽。如今的江苏,正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为波动所惑、不为阵痛所忧,以极大定力勇往直前,加快调生态布局、调产业结构、调绿发展底色,筑牢美丽江苏的生态基底,展现新时代江苏大地最靓颜值

旧貌换新颜:壮士断腕的攻坚之战

2016年底开始,一场以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的263专项行动,在江苏大地上迅猛推开。该行动剑指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问题,以压倒性思维”“压倒性力量迅速形成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压倒性态势

家门口的臭水沟,变成了风景线。被称为南京主城最难治的金川河,一度河道臭不可闻,垃圾随处可见。如今,金川河整治一新,再现一泓碧波。蝶变的不只是金川河。水网密布的南京,28条河道直通长江。曾经,黑水汩汩汇入大江是城市顽疾,如今一条条河道已实现黑转清

这样的华丽转身,只是江苏治污攻坚的一个缩影。江苏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主阵地,攻最难的问题,啃最硬的骨头,解决了一批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数据是最好的佐证:与2016年底相比,全省GDP增长了31.1%,但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了12.23%;全社会用电量增加了14.7%,但煤炭消费总量减少了约9%;城镇化率提高了9.9个百分点,但PM2.5浓度下降15.7%,国考断面优比例提高18.2个百分点。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千钧。长江,横穿江苏东西,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沿江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但也饱受重化围江之困。江苏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把长江江苏段建成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聚焦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江苏对沿长江干支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环境敏感区域、城镇人口密集区、化工园区外、规模以下的化工企业,坚决关停并转,推动现有化工产业向新材料、功能性化学品、新型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转型,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和特色品牌优势。泰州市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开展战略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大体检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上,汇聚了长江生态资源的历史及现状数据,实现长江生态资源体检、诊断治疗和再体检的动态管理。

通过生态修复,生态伤疤化身城市客厅,这样的美丽嬗变在江苏大地不断上演。徐州贾汪曾经的采煤塌陷区,变身潘安湖湿地公园。宜兴市新晋网红打卡地的青龙山公园,是由一个废弃宕口改造而成。还有一些废弃宕口,建起了分布式光伏地面电站、生态度假酒店等,实现资源再利用。拥有24公里长江岸线的泰兴市,将50%以上的岸线进行了生态化修复,船厂变成森林,鱼塘变成湿地,江堤变成赛道,工厂变成公园。从临江滨江,从城市后巷到城市客厅,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产业再升级:脱胎换骨的转型之路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零和博弈。奋力推进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是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优选项。为此,全省各地系统性重构本质安全、绿色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从生产方式上进行自我革命。

走调优调绿之路,勇于自我开刀。江苏聚焦钢铁、水泥、焦化、热电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污染宣战,在改造升级中实现重生。仅2018年,江苏分别压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80万吨、210万吨、660万重量箱,关闭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乱污规模以上企业3600多家,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1200多家。对作为重要支柱的化工产业,狠抓三线一单,实现提质增效、安全发展。位于连云港的盛虹石化产业园内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775亿元,其中安全环保投入为116亿元。

和低端落后产能决裂,才能开启腾笼换鸟新局。常州市武进区通过关停并转,三年累计减少化工企业233家、印染企业56家、电镀加工企业15家,为转型升级腾出空间,竖起对外招引的金招牌,集聚形成了机器人、石墨烯等特色产业链布局和一古一今一生态的旅游产业格局,荣获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一名。昆山金华村先后取缔污染严重的码头、企业,集中划片投资标准厂房和商业店铺,每年村集体租赁收入达2000多万元。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江苏善用无形之手,建立以资源要素市场配置为重点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奖励处罚机制。苏州对企业分类管理,对AB类企业实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减轻37%2.2%,对D类企业的电费、污水处理费等逐步提价,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2019年苏州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 1800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6%。越重视环保的企业,在绿色发展中越有主动权。位于常州的东方润安集团先后投入30亿元进行环保设施升级改造,顺利实现了全流程的超低排放,获得江苏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名额,还获得了中央和省级环保引导资金948万元和1588万元。

培育绿色创新企业,绿色发展才有充足后劲。江苏聚焦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强化绿色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绿色工厂,系统布局面向未来的绿色低碳新兴业态。十三五以来,江苏已累计创建国家绿色工厂147家、绿色园区11个、绿色供应链企业7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发展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宜兴丁蜀镇莲花荡农场积极运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成功演绎了从生态种植到智慧种植的华丽转身,探索出一条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田园风光与现代风情相结合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治理新范式:面向未来的创新之道

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作为全国唯一的试点省,江苏担负着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任。开展试点以来,江苏面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进思路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创造更多走在前列的实践成果。

统筹生产与生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前提。居民能源使用、餐饮油烟、畜禽养殖等问题既关乎生态环境,又关乎生产生活。江苏出台秋冬季大气治理便民服务十二条,督促各地提前做好居民清洁能源保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露天烧烤油烟问题,不是简单地取缔关闭,而是指导地方建设规范的餐饮街区,实现污染物集中收集处理。出台畜禽规范养殖九条,对禁养区内确需关停的养殖场,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明确完成养殖当期后再关闭搬迁。

统筹政府与市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必须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的共治局面。江苏出台绿色金融33条,配套出台绿色债券贴息、绿色担保奖补等实施细则,在全国率先推出环保贷,累计向234个项目发放贷款128.4亿元,帮助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03亿元。召开金环对话会,既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也帮助金融部门降低不良贷款率、规避管理风险。建立厅市会商机制,与地方党委政府面对面沟通,帮助地方解决重大项目审批难题,指导地方制定减污扩容方案,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建设可供多个中小企业共享的环保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治理,降低中小企业治污成本,增加企业的议价权,打破垄断。江苏正在推进的绿岛建设试点,就是要成为中小企业的绿色之岛”“中转之岛”“救命之岛

统筹监管与服务。监管与服务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移动执法终端全覆盖、全联网,大力推广水平衡”“废平衡专项执法和锦囊式暗访执法,精准查处偷排偷倒行为。确立环保信任保护原则,对守法情况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简化项目环评程序,优先安排补助资金。在全国率先建立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已有1278家治理水平高的企业或工地纳入豁免名单。江苏建立大气、水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改善情况公开排名机制,对连续靠后的地区,实施约谈、限批。建立企业环保接待日制度,旨在解决企业在治污方面有决心、肯投入但缺技术的问题,设立以来已累计帮助近2000家企业解决2300余项治污难题。2018年以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十条、服务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18条等措施相继出台,以创新性实践探索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引领区。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群众杂志社)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