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生态底色

发布时间:2020-09-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陈 雯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沪苏浙三省市交界的青浦、吴江、嘉善区域(范围约2413平方公里)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区建设有两项重点任务,一项是改革创新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探索规划管理、土地管理、要素一体化、财税一体化、公共服务贡献的路径和方式;另一项任务是维持和保护示范区的生态本色,探索生态资源经济价值化的科学路径,推动跨行政区地域率先科学协调发展。高水平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位于太湖流域蝶形洼地,具有特殊的自然人文地理特点。圩区覆盖率高达80%以上,每年大部分圩区洪水风险较大,太浦河也是因泄洪需求而开挖的连通太湖和黄浦江的人工河道。该区域水网密布,河湖水面大约超过1/5的面积,由于地势低洼平坦,水体流动性差,且水体通达性不好,水环境容量小,生态敏感性仅次于太湖上游丘陵集水区。

示范区所在之地是典型的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水乡古镇原村聚落发达,人文底蕴深厚,处于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区段,拥有同里镇、震泽镇、黎里镇、朱家角镇、练塘镇、金泽镇和西塘镇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36个历史镇村、13个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和48处省以上文保单位,有着江南水乡历史文化及承载空间的保护重任。因此,从区域的地理条件和文化底蕴来看,生态绿色必然是其底色。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建设一体化示范区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长三角的高质量发展在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上,要把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当前,长三角受国际经济深度衰退、全球范围内疫情流行、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等多重影响叠加作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趋大,生态环境瓶颈压力依然较大。污染排放种类日趋复杂,区域水气环境治理和大幅改善难度加大。如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又面临上游来水减少、下游需水趋大、水生态日趋脆弱等矛盾,2018年太湖流域34个省界河流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的仅为33%,较2017年下降11%,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同样困扰沿海城乡地区。未来经济增长若继续走资源粗放、环境污染老路,肯定难以维系;一些强制的环保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污染量排放,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民生经济和产业链重要环节生产,增加了经济社会的脆弱性。因此,寻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互惠共生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之路,是面对经济和环境双重压力挑战、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对食品安全、蓝天净水等健康绿色生活生产环境有更高期盼。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提出了优质水源地水质要求,因此对长江、太湖、新安江等重要水源地、重要支流以及水源涵养的森林地区的保护迫在眉睫。面对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后的健康需求,在制造业集聚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绿色化的现实需求强,以绿色低碳技术为代表的绿色产业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的重要力量。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迅速,节能环保型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建设美丽江苏、幸福家园,打造人民美好生活出发,都需要更加强调生态绿色,强调把生态文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一体化示范区能否彰显生态绿色,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生态资产价值化的道路,进而推动生态经济和企业绿色化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这不仅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育强劲、活跃、增长的新动力源的主动适应,对建设美丽繁荣宜居的长三角意义重大。

示范区所在地是一个水网密布、相互交汇的地区,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交互影响,跨界上游水污染排放可能导致下游的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矛盾和纠纷较多,江河湖水资源量的跨地区分配机制和饮用水源地及清水通道的跨地区保护机制亟待完善。水环境的上下游协同成为重点,并与水资源的利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生态绿色的重点在于水环境质量协同和水资源价值化的共同利用。

在上下游的水环境协同治理中,下游往往对上游跨境水质提出较高要求,而上游出于发展需求往往难以做到,双方就形成不断博弈的关系。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提出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如果仅仅简单理解为高标准、高投入,出现不顾实际的贪高求好,可能就使上游地区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也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协同方案。因此,要正确和科学地理解是高质量,是代表着有限的资源资金,最大限度地供给和满足地区发展的需求,平衡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使人民对高质量生产生活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代表高效率,有限资源和有限的空间,用在人民群众最急需的方面。代表协作分享,示范区集合了三个区县和多个行业,相互之间利益不同,关键在于按照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使各地的诉求在不断碰撞磨合、互动调整中形成共识,高度分享一体化的红利。

在水环境协同基础上的水资源利用价值化,可以进一步通过流域生态补偿和环境赔偿机制的实施,实现优质水资源的生态资产价值化。太浦河作为示范区标志性的重要跨界水体,具有重要的防洪功能,同时也兼具了从江苏所在地的太湖向上海、浙江供给饮用水的功能,因此一方面要抓紧协调统一太浦河功能定位和保护目标等重要问题,落实生态环境专项规划、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和生态环境三统一工作,另一方面要群策群力,共同保护太湖这一方水源,探索江苏、上海、浙江共同保护太湖、共饮一湖水的水权交易机制,是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水环境与水资源协同的重点所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佳婧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