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化总部经济集聚区

发布时间:2020-10-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总部经济具有明显集聚效应。作为一种高端经济形态,不仅能够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也是城市产业升级和职能转变的催化剂。近几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球创新名城和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总部经济主体规模持续扩大,累计达到71家,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带动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数字经济总部相继落地,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网易有道江苏总部、京东集团区域总部、腾讯云启产业基地、360智慧科技区域总部等一批产业带动力强、行业影响力高、区域辐射力大的数字经济行业龙头企业总部接踵而至。财税贡献较为突出,中化石油江苏有限公司、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江苏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其中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超300亿元;建邺区总部企业2019年税收超50亿元,占全区税收的25%左右,其中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税收超10亿元。从总部企业集聚的规模和数量以及对区域产生的贡献来看,建邺区均居全市前列。

高端要素不断汇聚。集聚高端人才,成功组织10人申报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省双创人才3人、双创博士5人;集聚金融资本,全区集聚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近700家,2019年新增基金管理人及机构超百个、落地及在手基金规模超千亿元,备案基金管理机构数量及管理基金规模均位居全市第一;集聚创新创业主体,在总部经济生态链的带动下,建邺创新创业的热土滋生了大量科技型企业,2019年南京市两家独角兽企业均出自建邺,仍有4家独角兽、15家瞪羚企业正在培育,南京万得资讯、南京行狐电子等66家企业入库建邺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库。

集聚效应日趋显现。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金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的优质总部集群。全国互联网十强中已有八强落户建邺,超过40家数字经济总部相继集聚,形成3平方公里的数字经济生态圈和千亿元级产业规模集群。自2005年正式启动河西金融集聚区规划建设以来,建邺区金融业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业为主体,私募基金、金融租赁等新兴金融业态为补充,功能完备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和全方位发展格局,金融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河西CBD成为南京最大的金融企业集聚地,集聚金融法人总部15家,省级以上总部123家。

当前,建邺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在产业布局、规划设计、要素集聚、服务水平、治理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了建邺经验

以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分区聚集。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特点规划建设了多个集聚区,引导调控不同类型总部企业的空间布局,形成总部企业产业集群,如河西南部的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总部,引进包括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58集团华东总部等互联网头部企业;腾讯云启基地、科大讯飞南京区域中心落户生态科技岛;金鱼嘴基金街区聚焦风投金融和科技服务业;以金融、物流或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则依托于河西中部,实现企业的功能集聚,如河西中部的金融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地、法律服务产业基地(全省首家法律服务产业园)、中国游戏谷等,南京创新密度最高的创新名城展示区初露雏形。

以加强规划设计突出区位优势。建邺区特别是总部企业集聚的河西南部,从规划之初就牢固树立品质优先的发展目标,聘请美国SWA景观公司、英国吉斐士设计公司等一流专家团队领衔设计,制定出台《河西新城区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邺区位于南京中心城区几何中心,是联通江南、江北两个核心空间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地铁2号线及其西延线、S3号线、7号线、9号线2期、有轨电车1号线和2号线等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车,使得建邺区15分钟可直达南京南站,30分钟可到达禄口机场,线网密度和站点数量远超其他城市板块。较高的发展定位、先进的规划理念、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使建邺区成为建设总部基地的优选。

以激活高端要素健全创新体系。出台优化创新生态的建邺16,以建邺高新区为主阵地,融合科技、金融、新经济创新要素,深入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形成管委会+高投集团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管委会+街道的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高新区技术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产业发展优势。以产业创新为核心,建立科创资源共享生态链。立足于建邺在产业发展领域的核心资源能力和各总部型企业的产业辐射作用,通过产业链企业上下游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提升生态链企业相互融合程度,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发展。通过企业及产业间协同合作的方式,以新技术环境下产业创新为核心元素,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应用整合全要素产业网络体系,实现建邺企业新技术、新制造领域的弯道超车,打造面向未来的地区和产业竞争的总部型企业。

以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贯彻优化营商环境100,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深入实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出台全省首个区级《规范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并升级至2.0版,以公正透明的市场秩序和高效务实的行政服务降低总部企业的综合商务成本。千方百计服务总部企业、留住总部企业,发布“1+6”产业发展政策,推出“3·6·1”系列产品及建邺高新进园保,切实帮助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瓶颈,让金融活水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推出建邺合伙人、金融工作专员、小莫服务专员等特色服务,为总部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金融、生活保障等差别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实现企业与建邺同生共长

以狠抓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功能。统筹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布局,全面提升市政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总部集聚区建设发展厚植新优势。建立与总部经济息息相关的会展、金融保险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引进中华中学、南师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明基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河西分院、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分院等一批公共医疗资源,让总部企业无后顾之忧。依托奥体中心、金陵图书馆、江苏大剧院、保利大剧院等文体娱乐生活设施,河西万达、河西金鹰世界、华采天地等高端商业综合体,以及青奥轴线、绿博园、鱼嘴湿地公园等滨江亲水休闲平台,推进无尘街区”“网红街巷建设,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群,为总部经济的持续发展锦上添花。

尽管建邺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取得极大成效,但与上海浦东新区、杭州钱江新城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如缺乏强有力的政策集成支持、总部企业能级略显不足、国际化水平仍不够高等。如何把建邺建设成为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总部经济集聚区,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作出努力。

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加快优质总部企业集聚。根据建邺区的特色产业和发展方向,按照南京市4+4+1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建邺区金融+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着力引进金融总部、科技型总部,服务好现有总部企业,大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形成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的比较优势,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遵循最新产业发展导向,聚焦全球经济、产业和前沿技术动态,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总部、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心等。加大对本土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国际生产体系,获取资源开发权、国际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推动优势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嫁接优质资源合资设立总部型法人机构,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围绕总部集聚区打造综合配套服务,实施服务升级计划,优先发展科技咨询、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运营、人力资源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打造法律服务产业园、会计师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知识产权产业园、投融资服务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产业园,通过优质服务留住更多总部企业。

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围绕效率最高、质量最优、成本最低要求,推进总部经济政策细化、扶持及落实,拓宽服务范围。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营造亲商氛围。积极构建政府与总部企业的交流和服务平台,在税收优惠、融资便利、公共服务、土地政策、人才扶持等方面不断创新,为总部企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降低总部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服务清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推进政务数据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归集、开放和应用。建立涉外事务管理负面清单制度,赋予区级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权限,降低境外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出入境管理与服务。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是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宜居城市功能品质。面向高素质国际化的管理、研发服务人才,建立国际化城市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的文化教育、体育休闲服务设施,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高品质、国际化的教育和医疗资源,高端的文化娱乐活动等,为吸引大型总部集聚提供重要保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与江北新区、禄口国际机场的快速连接。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品质,全力打造最能代表南京现代化国际性形象的城市客厅。推进绿色低碳城区建设,完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完善区域公共慢行步道,净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结合网红街巷建设,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建设国际风情浓郁的城市功能片区,以提供国际化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在青奥村配备国际化社区活动中心,打造适合国际人士快节奏生活的特色街区。

四是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把总部集聚区作为建邺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的先行区域和样板工程。布局信息高速公路,提前谋划5G网络、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率先打破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建成智慧城市示范区的城市大脑。高标准规划建设河西南部地区和生态科技岛,形成一批具有现代化配套设施和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商务载体、5A级智能楼宇。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党建中心和五微共享社区党群服务平台功能,加强集聚区居民和智慧设施、智慧系统的互通互联。发挥生态科技岛人工智能优势,率先应用推广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城市智慧场景,率先建成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和生态智慧城市典范。

(调研组成员:沈和、陈霖、古晶、王自华、蒋晗;执笔:蒋晗)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