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模范生”

发布时间:2020-10-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沈春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吴江段时间跨越两千年,南北纵贯百余里。其中,大运河平望段总长18公里,具备地理连通、文化融汇、人流密集等叠加优势,一直是长三角地区黄金水运线。近年来,平望镇举全镇之力绘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笔画,争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模范生

注重系统思维,拓展运河空间发展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局意识,指出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运用辩证思维,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从平面图形走向立体空间。一是突出统一与多样相结合。深入理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江苏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主旨主题,结合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方案,围绕吴江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总体目标,按照全镇东连、西拓、北延城镇建设框架,打造通运江南、缘来平望城镇宣传品牌,提炼形成平和、安德、勤行、致远的新时代平望精神。编制完成《平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平望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11.8公顷历史文化街区。二是突出内延和外展相促进。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方位融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照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考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时提出的工作要求,以科学的理念统筹推进保护传承利用,统筹推进遗产保护、文化传承、水利水运、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全方位塑造平望运河小镇特色标签。三是突出上升和下沉相统一。在吴江区率先成立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打造景区、社区相互催生的开放式空间,推动运河真正走向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又把运河的风物掌故、歌谣诗赋、风味美食、民俗民风上升到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合力增进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注重守正创新,推动运河形态内外兼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始终坚持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绿色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过程。一是全线保护生态基底。结合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秉承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的思路,统筹推进两河两路(大运河、太浦河和G318G524)环境综合整治。注重工业点源污染长效治理,打造企业安全环保智慧监测平台,创新推出喷水织机红黄绿牌管控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和企业偷排漏排监督机制。加大运河沿线生活环境治理力度,提升滨河生态空间品质。二是全程激活文化肌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实践中,我们将运河文化与良渚文化、中医文化、佛教文化、乡贤文化等一体保护,率先成立镇级历史文化名镇专家委员会,加强平望运河文化价值挖掘和拓展。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以建筑细胞微更新、点穴式改造等软手法,每年安排相应专项资金,精细修复古街肌理,精心恢复文物原貌。主动拆除与传统风貌有较大冲突的临时性建筑,恢复平望驿旧址,提升运河整体风貌品质。注重挖掘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20余种地方手工艺、风俗、传说和戏曲得到保护传承。三是全域构筑融合通道。坚持将运河文化融入城镇建设之中,用建筑语言解读好运河文化。一方面,沿古运河抓提升改造,延续整体建筑风格。运河上街农贸市场立体呈现在运河边,平望驿(运河枢纽站)畅通长三角,启动吴江运河实验初级中学规划建设,老百姓对运河的感知度、亲和度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沿新运河(京杭运河)抓开发建设,系统实施1233重大地标工程,打造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融合发展局面,为大运河文化注入新时代的青春活力。

注重环环相扣,打造运河产业最强内核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作出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就要充分挖掘大运河经济价值、社会效益,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尽显大运河人文之美、发展之美。一是坚持资源撬动。创新资源整合方式,成立镇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打造一支专业团队,完善一套管理制度,挖掘一批优质资源,实现保护与开发和谐共生。设立平望镇产业直投基金,精准推介运河文化资源。激发创意元素,拥抱互联网+运河,拓展与苏州大学等优质科教资源合作路径,开发设计平大龙”“望小鱼”“米宝等系列IP产品。二是坚持项目带动。推进运河文化与旅游、教育、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每年举办运河文化旅游节,精心推出繁华吴江夜、运河小夜曲夜间经济品牌,深度整合苏州爱慕工业旅游、运河文化景区美食民俗旅游等全域旅游资源。突出龙头项目引领,统筹推进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平望通运康养小镇建设,集中精力打造吴江中医医院、中医国粹馆等运河标识项目,推动运河产业向精致化、品牌化转化。三是坚持载体联动。突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推进3农文旅体示范区,村上·长漾里品牌成功入驻;大龙荡以生态、运动、康养为主题,不断拓展旅居休闲、健康养生等功能;运浦湾以农创、文创、科创为主题,展现大运河平望段产业升级与城镇发展齐头并进的特质。

注重久久为功,奏响运河故事动人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统筹协调、区域一体,全力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代代相传。一是强化共治共享。坚持以冲刺全国百强镇为总揽,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滚动推进村(社区)六项工作为突破口,强化党建引领,培育共治力量,建成镇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居民红色驿站。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的新形势,立足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坚持以保促稳,激发企业家精神,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稳产增效,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意见,制定行业榜单管理政策,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链竞争力。加快推动政社互动,成功孵化两家第三方社会组织。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发展支撑、治理基础。二是强化竞合竞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区域协调,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每年举办长三角运河城镇发展峰会,同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优势互补,推动协同发展。坚持与吴江境内的震泽镇等地建立联合巡河机制,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运河执法监管,巩固运河健康生命。三是强化传承传诵。不断创新交互方式,注重线上线下一体宣传策划。以腊八民俗风情节、中华灯谜邀请赛、龙舟赛等一批接地气、有养分的节点活动为抓手,努力做到让居民安心、让旅游者开心、让新创客定心,形成多维度的运河文化体验;激发红色基因,发挥三野四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激励平望儿女不忘初心;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沿古运河岸线设置孝碑廊,滋养运河儿女向上向善品德,奏响振奋人心、激昂时代的运河时空协奏曲。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平望镇将继续发力,做强经济动脉,以运河文化旅游节为主脉络,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运河产业可感可享;做靓生态绿脉,建成一批美丽乡村,重塑水陆并行、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网络;做优运河文脉,拓展运河文化交流平台,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起来。

(作者系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