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唱得更加嘹亮

发布时间:2020-12-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成长春 冯 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未来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标、方法策略和实践路径,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江苏依江发展、因江而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次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贡献,把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唱得更加嘹亮。

全面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近年来,江苏统筹推进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沿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五年来最好水平。十四五时期,应充分考虑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生态社会系统复杂性,努力把江苏建成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引领区。一是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以信息化技术赋能生态环境监控,推广南京生态眼项目经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多部门联动配合,强化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完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强化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能力。二是同步推进突出问题整改和生态空间价值提升。制定实施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有序推进沿江地区安全环保达标的化工企业向沿海地区转移。推广常州破解化工围江的经验,通过压减、转移、改造、提升,推动沿江化工产业向新材料、功能性化学品、新型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转型。推广南通五山和南京燕子矶地区生态修复经验,全面开展岸线腾退”“添绿”“留白,打造涵盖亲水广场、环城绿道、滨江湿地等功能的绿色廊道。三是促进城乡绿色协调发展。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稳步实现低碳发展,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5G网络、充电桩、电商直播基地等新基建在乡村落地。

全面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1+3功能区建设,着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积极推动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十四五时期,应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是完善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苏锡常都市圈与上海同城化步伐。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省内都市圈发展,推动宁镇扬、苏锡常、通泰盐三大都市圈开展东西联动发展、南北跨江融合发展。推进苏北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港口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二是加快江海联动和陆海统筹。打造江海一体枢纽,推进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合并过江。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加快布局江海一体产业,沿江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打造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沿海地区因地制宜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江海一体生态空间架构,全面促进沿江沿海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是优化生态补偿机制。以省际跨界断面的水质水量为主要标准,优化奖惩分明的双向补偿标准。探索市场化的补偿模式,确定补偿的分摊责任,建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开展异地开发、项目支持、对口支援等新模式探索。

全面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更高质量利用外资。近年来,江苏持续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发展,深刻改变了江苏发展的面貌格局和精神气质。十四五时期,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总揽,积极构建开放新格局,搭建开放新平台,创建开放新环境。一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发挥开放优势、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建成一批对外开放的强支点,提升内外联结水平。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等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政策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的全面深化。二是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持续推进以中意、中韩、中德、中瑞等国家级中外合作园区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建设。以制度创新助力江苏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率先建成全球动力源和创新策源地。加强苏州工业园区和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开放试验田三是完善对外开放新环境。推广苏州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和4S国际版营商服务品牌、无锡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南京宁满意工程等成功做法,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打造全国最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最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最友好的创业宜居环境。

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十四五时期,江苏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一是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围绕产业共性技术,构建一批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合作共享与协同互动。二是优化关键核心技术供给。率先在江苏现有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攻克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短板”“痛点技术,制定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的领航标准。建立对接国际的技术引入平台,支持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在江苏设立研发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开展先进技术研发和创新服务。三是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双循环为有效手段,紧紧把握第四次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经济、新基建、新投资、新消费等重大历史机遇,瞄准5G基础上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石墨烯新材料、量子技术、基因工程、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促进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尽快形成新的强劲增长极。

全面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江苏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大省,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众多优秀文化遗产。十四五时期,要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广泛凝聚力量,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一是突出文化建设重要作用。把长江文化建设既作为城市层面创新建设的重要抓手,又作为区域层面创新合作的重要联结,更作为国家层面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落实,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力量,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发扬,让长江文化起来,让母亲河更显生机勃勃。二是制定综合性科学规划。全面普查、调研江苏各种历史文化资源,摸清家底、梳理分类,提炼各类文化资源的核心要素。发扬好绣花匠精神,用文化+提升生态空间的文化美度和深度,展示江苏长江沿岸崇德重义、向善求美、明理重学和创新进取的文化精神。三是创新文化+组合。文化+开拓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空间,通过跨门类融合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延伸文化产业发展链条,通过跨要素融合整合文化产业发展资源,通过跨行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通过跨地域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跨区域发展,以模式优势赢得文化产业市场竞争。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