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最美窗口”的现代司法元素

发布时间:2021-11-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赵新华    

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美窗口是苏州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定位,苏州工业园区则是最美窗口的一道最靓丽风景线。人民法院既是这道风景线的护航者,也是这道风景线的建设者,在最美窗口中彰显现代司法元素是十四五期间高水平建设善治之城的题中之义。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按照省委、市委和园区工委的部署要求,围绕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把红色基因、为民情怀、尊商理念、圆融精神和担当气度作为法院工作服务最美窗口五元素,努力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贡献更多司法智慧。

加强党建引领,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党的绝对领导是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则、最大优势。人民法院必须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必须贯彻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党建工作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优了就是凝聚力,做严了就是保障力。园区法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两融两动一品牌体系化建设。两融即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融于一体,理论学习与素能提升融会贯通,按照支部建在庭上的原则,实现一庭一支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抓实党组班子下沉领学、支部学习课表化、个人自学网络化等常态化学习机制,将学深悟透体现在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干事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中。两动即开展支部先锋行动和党员志愿行动,推进红槌·永远跟党走党建先锋行动计划,以支部共建为牵引,与全区各街道实现对接,形成党员法官志愿行动全覆盖,根据基层社区和单位的现实需求,开展菜单式个性化送法服务。一品牌即按照一支部一品牌的要求,各党支部结合自身重点工作打造党建服务品牌,目前已经形成了法耘暖商”“法风和暖”“金色天平”“园法执行12个支部建设品牌。

厚植为民情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人民幸福是发展的标尺,司法为民则是法院的工作宗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司法为民措施,不断提高司法供给能力和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幸福感。园区法院把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结合起来。一方面做优诉讼服务,打造一站式、多功能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诉讼服务大厅暖化工程,增设当事人、律师专门休息空间,营造和谐、善意的沟通对话氛围;推出诉讼服务十项承诺,优化适老、爱老服务;畅通联系法官渠道,保障当事人诉权。另一方面做强多元解纷体系,逐步形成了三个专业类案调解平台+三项诉调对接保障机制的诉前体系,建设了金融纠纷调解工作站、家和婚姻家事调解工作室、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站,完善了司法确认机制、调审衔接机制和示范调解机制等三项工作机制,为当事人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纠纷解决渠道,引导当事人根据纠纷特点和个人诉求选择更便捷、更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

树牢尊商理念,努力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中新合作的大背景下,立足国际视野,借鉴新加坡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熟经验,重点在金融治理、破产司法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开展探索创新,努力打造符合园区实际、具有园区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构建新型金融纠纷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联合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银行业协会推动全市首家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建设。二是营造最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构建跨区域版权保护协作机制,落地全市首家知识产权纠纷协同调解中心。回应园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三大创新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设立行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站,开展4.26知识产权保护系列活动,通过发布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等,探索建立精准化司法服务机制。三是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兑现胜诉当事人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的影响,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园区法院依法规范财产保全行为,创新拓展执行措施,通过活查封、活扣押等灵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诉讼保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秉持圆融精神,实现后端司法反哺前端基层治理。司法处于社会治理的末端,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园区法院秉持圆融精神,充分发掘司法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将后端的司法案例与前端的源头治理深度融合,力促基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是以司法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在全国首创以司法案件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的县域基层治理司法指数,通过指数量化评价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文明建设水平、社区治理状况、平安建设基础、行业治理状况和重大风险趋势等,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客观参考。二是以司法经验赋能源头解纷。创设全省首个社区治理法治实训基地,将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资源与法院解纷的经验资源进行对接融合,选拔基层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到法院开展脱产培训,建立以社工调解为主、法官指导介入为辅、司法确认赋强的社区调解一站式源头治理项目,探索诉源治理+纠纷前端化解+终端裁决保障的多维社区治理模式,打造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凸显担当气度,增强司法回应性满足发展需求。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崛起、新技术迭代更新等新发展带来了许多法律的空白点。如何及时适应时代的变化,避免司法与社会之间的脱节,是人民法院担当作为的重要体现。通过增强司法的回应性,努力使基层法院的司法具有穿透式的价值判断和前瞻性的制度设计,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一是用互联网思维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司法新需求。交互式治理、集约化立审执、数字化办理为目标,打造金融案件全流程电子化诉讼方案,研发了全省首个金融纠纷立审执一体化平台,实现批量类案一键立案、一键开庭、一键文书生成、一键移送执行、一键网络查控等,加快了金融纠纷的审执效率。二是用穿透式价值判断体现破产保护功能。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探索破产企业识别机制,对陷入困境的企业做出更全面的价值评估,并发挥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在资源再配置方面的作用,加大对高科技企业的保护力度,构建了适应园区产业特点,具备保护、救治、清出等全方位功能的执破融合”“诉破融合机制。三是用研学思维助力法学人才培养。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积极探索实务性司法人才的培养新路,共同开发了司法案例教学课程,纳入大学教学大纲,选任业务骨干担任讲师,带着司法实务经验走进课堂,形成法院与高校之间持续性、多层次、多元化的审判实务与法学理论的交互发展。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