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财政保障

发布时间:2021-11-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肖庆红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考察调研来到徐州,就深化国企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等作出重要指示。徐州财政部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徐州的谆谆嘱托,牢固树立答卷意识,今年以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勇扛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大兴五种风气,积极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实施开源、节流、改革、增效、防风险攻坚破题举措,努力服务全市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强本固基,开源狠发力,稳步做大财政收入总量

我们坚持以开源为根本,统筹管理好各类收入,深挖增收潜力,把财政收入总量做大。

聚焦收入统筹,挖掘财政增收潜力。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惠企政策,积极涵养优质税源。建立财税联席会商机制,加强财政收入分析研判,及时督导县(市)区应收尽收。

聚焦财政引导,激活协同共治合力。完善涉税数据互通共享机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研究加快罚没资产拍卖及处置办法。制定出台徐州市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效益。建立国有资本收益征缴考核机制,加快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

聚焦产业扶持,撬动财税金融杠杆。举办淮海经济区投资基金峰会,出台促进十四五产业基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招商引资加速器和产业培育孵化器作用。通过激励金融机构优化存贷比例、调整贷款结构,释放更多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明确导向,节流严标准,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我们坚持以节流为导向,制定支出标准,深挖节支潜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

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减少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项目支出。清理2020年结转指标,用好上级转移支付资金,避免钱等项目现象。

切实提高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徐州市市级城建重点工程资金管理的意见》,创造性提出建立市级城建重点工程储备库、三年计划、年度计划梯次推进计划管理机制。创新多元化资金筹措方式,推动实施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优质安全。

切实提高民生领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切实为全市770.95万参保城乡居民医疗待遇提供资金保障。推出惠徐保,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力保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项经费。

切实提高财政预算规范程度。严格施行零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对于确需超预算安排的资金,加强全流程审核,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评审机制。

精准施策,增效抓落实,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我们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梳理形成左右相连、上下一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网络,确保不出现盲区,形成增效合力。

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在全省率先制定区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办法和体系,出台《徐州市本级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出台《徐州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成果应用暂行办法》,强化结果应用。

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从一般公共预算为主向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险基金三本预算拓展。市直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编制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强化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

逐步建立项目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先后制定市直部门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市政道路工程支出等标准。以监督促管理,以核查促执行。把科技创新投入、产业基金项目等涉及产业发展的支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

盘活各类资金资本资产资源。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土地资产清理盘活工作,深入挖掘房屋土地存量资产价值潜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清理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2亿元。

崇尚创新,改革解难题,全面增强财政发展动力

我们聚焦中心工作,坚持以改革为导向、向改革寻出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财政发展动力。

匹配权责关系,激发财政体制内生力。研究出台《徐州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与区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教育、科技、公共文化、交通运输等各领域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收入合理共享、事权合理分担、共同促进发展的财政体制。

推动综合创新,凝聚事业发展动力源。为解决供应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打造云端政府采购贷”“政府采购预付款保函等融资产品。建立监委、财政、审计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共享监管信息、统一监管标准、解决业务难题。印发2021年徐州市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实施方案,实现市级行政机关全覆盖。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代理记账试点,解决部分预算单位财务力量薄弱问题。

顺应时代潮流,勇推碳达峰碳中和。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全力推进徐州市钢铁、焦化、水泥、热电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牵头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徐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金拉动四大产业转型升级。

居安思危,防风险善谋远,牢牢守住财政安全底线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着重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守住财政安全底线,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强化研判,强化底线思维。统筹安全和发展,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防控协同和防控责任四项机制。强化管业务必须管债务理念,明确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向财政传导等八大领域50个主要风险点,建立领导重视、制度成果、路径成果和实际效果的量化督导体系。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管理,有效防控投融资风险,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精准施策,推动治理体系更完备。在全省率先出台《进一步抓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文件,压紧压实各地主体责任。加强全市地方政府债券滚动项目库管理,建立债券项目需求储备库、发行审核库、执行评价库三库。研究制定徐州市财政金融工作月报制度,不断强化财政收入统筹和调度管理。

细化管理,推动债务结构更优化。推行高成本债务削峰行动,健全债务成本红线管控、成本动态监测、协同推进和激励约束四项压降资金成本机制,推动政银企磋商谈判,引导国有企业盘活资金存量、做大效益增量。

(作者系徐州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