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2-03-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王国荣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吴江区作为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对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牢记国之大者,勇担战略使命,推动示范区建设呈现勃勃生机,在2021赛迪全国百强区榜单中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十。我们将牢牢把握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和示范区一田三新战略定位,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加快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更多示范引领的一体化发展成果,为长三角全域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

强化项目协同,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挑重担

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是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有效路径。吴江区坚持项目建设+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协力共建一厅三片”“沪湖蓝带”“轨道上的长三角等项目,大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经验,形成了57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我们将按照项目化推动一体化的思路,深耕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更大力度推进跨区域共商、共建、共享。推进高显示度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水乡客厅、苏州南站科创新城等示范区重大功能项目建设,提高跨区域项目联合策应、合作共建水平。加快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强化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精准谋划和招引体现示范区建设战略意图、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显示度项目。推进高水平互通互联。深度融入示范区1+1+N规划体系,推动各类专项规划有效衔接、有机统一,构建无边界一体化发展格局。全力推进沪苏湖、通苏嘉甬铁路和如通苏湖、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建设,高标准建设苏州南站、盛泽站示范区重要门户,与上海虹桥共同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率先集成改革举措和创新经验,推广分享吴江工业生态数字管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制度创新成果。积极探索跨省域一区多园国家高新区创建新模式,争创国内首家跨区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进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两个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为将示范区建设成向世界双向开放的枢纽提供支撑。

打造创新集群,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在引领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我们将锚定打造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目标,发挥民营经济领头羊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地位提升贡献更大力量。攀登创新高峰。深度融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建设,做大做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有机衔接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实施示范区人才联合激励计划,高水平建设运营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探索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强化数字赋能。全国第一院的标准建设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引进更多头部双跨平台,打造国家级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基地,持续擦亮工业互联网看吴江品牌。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建设更多智能车间和工厂,推动标杆企业输出解决方案和经验。深入实施示范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积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数字经济成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量。锻强产业实力。在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3个千亿元级产业基础上,加快培育新材料第四个千亿元级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积极培育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打造更多500强、100强企业和链主企业。

厚植生态底色,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在率先探索生态优势转化路径中创造经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做优长三角生态绿心,率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擦亮生态绿色金招牌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系统推进跨界河湖综合治理、岸线绿色贯通、美丽生态河湖建设。发挥示范区绿色发展国际创新中心等平台优势,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防治,探索生态环保多元投入和补偿机制,推动联合河(湖)长制、生态环境三统一等联保共治举措取得更大成效。交出低碳转型高分卷紧扣双碳目标,高水平实施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加快探索新能源替代、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大力开展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城市和产业双优融合更新,不断提升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水平。将零碳理念融入重点区域发展和项目建设,示范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做好江南水乡大文章连片打造魅力大运河美丽湖泊群特色田园乡村组团,全力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同里、黎里、震泽古镇联合申遗,持续打响江南文化品牌。聚焦世界级湖区建设,加快推进三生融合,把自然村落和湖荡资源打造成人才集聚、绿色发展的战略空间。

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共建共享,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率先示范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一体化发展中高水平推进全民共富”“全面共富拓宽富民增收路子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建立示范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提升高层次就业占比,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以江村乡村振兴品牌为引领,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经济、特色田园乡村经济、湖区经济,更好地吸纳居民就业。推动村集体抱团发展,用市场化思维和方式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扩大优质资源盘子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实施教学资源统配统调统排,推动教育资源高效流动、均衡配置。组建跨区域医联体、专科联盟,畅通链接顶尖医疗专家渠道,健全大病会诊机制,满足多层次健康需求。持续优化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统筹发展银发产业和养老事业,扩大托幼机构覆盖面。推动示范区文体旅活动联合举办、一体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繁荣。托牢共同富裕底子探索建立示范区一体化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常态化关爱机制。鼓励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地发挥慈善的第三次分配作用。强化跨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健全示范区一体化应急体系,提升跨域联合应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水平,为建设更具韧性的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苏州市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