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楷模故事要把握“三个度”

发布时间:2022-08-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邱 天 郑晋鸣    

新闻舆论工作的三个度,指新闻作品应有温度、广度、深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温度、广度和深度即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诠释。新闻媒体通过对具有温度、广度、深度新闻作品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期达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目的。

温度:守岛爱国,守到守不动为止

温度主要指能够带给受众温暖之感以及令人动容的情感投射。这种温度的传递是在细节中下功夫,与采访对象同吃同住,与他们交友交心,在情感的交互中传递温度。

守岛英雄王继才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四年,但他朴实的言语、坚定的眼神依然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至今我们还清晰记得第一次上岛时见到他的场景:开山岛岛小石多,没有专用的码头,船绕了好半天才靠近岛岸。跟着他,只20分钟,整个开山岛就转了个遍。除了两个人外,三只总跑在人前头的小狗、三只不打鸣的公鸡、水窖里几条净化雨水的泥鳅——这是岛上全部鲜活的生命。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王继才夫妇一守就是28年。后来我们又多次上岛,跟王继才的感情不断加深。2015年的春节,我们去开山岛与王继才全家一起度过,这是他们全家第一次在岛上过团圆年,以往儿女都在大海那头给他们放烟花,夫妻俩会猜测哪个烟花是女儿放的,哪个烟花是儿子放的。2018727日,王继才倒在了坚守32年的开山岛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执勤,他总说要守到守不动为止。他真的信守了自己的诺言。那一夜,我们彻夜未眠。第二天,我们再一次上了开山岛,四年多,我们第9次上岛了,前面8次都有王继才的陪伴,而这一次,他却永远地离开了。那一天,也是开山岛32年来,第一次无人值守。看着岛上熟悉的一草一木,睹物思人,含泪提笔。第二天《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见报,这篇报道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点赞。整整32年,11680天,王继才夫妻俩每天过着同一天的生活。其中20多年,全部都是没有水没有电,只有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炭炉、一台收音机的日子。原来人们不知道这个岛上有人,经过报道后,人们知道了王继才夫妇。后来,所有船只路过这里时都会鸣笛三声。20多年里,他们听坏了19台收音机,用坏了200多面红旗、60多根旗杆。一朝上岛,一生卫国。王继才的一生,是以孤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作伴的一生,他和妻子把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身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讲好开山岛这个温暖的故事,让更多人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天天成长起来。

广度:让百姓吃饱饭不得病

广度用在对楷模故事的讲述上,表现为对楷模的事迹以及所处环境的多元塑造,时代精神的多重映射以及充分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讲好楷模的故事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发散的思维和广博的情怀。广度不仅指采写选题的广度,而且指传播形式和受众范围的广度。

在对农业科学家赵亚夫的系列报道中,我们不断尝试拓宽报道的广度。我们曾与赵亚夫老师同吃同住四个日夜,跟随他奔走于田间地头,为农民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早上五点多,我们刚起床,赵老师就已经开始一天的农村游了。走在田埂上,赵老师一边弯腰拔草一边说:昨天没走到这里,竟然长出一棵草来。走到养桃专业户小彭的桃园时,小彭将一颗桃送到赵老师嘴边。赵老师一边品尝一边说:没有问题,这颗桃早摘了一天,如果再长24小时会更好吃。听到这里,我们不由得在心底暗暗钦佩,赵老师连摘果子的时间都精确到小时。在贵州的高峰村,我们跟着80多岁的赵老师一起爬上当地最高的山峰,看着山下的袅袅炊烟,赵老师泪如雨下,他说:我的愿望就是让更多老百姓吃饱饭、吃好饭,不生病。赵亚夫17岁考上了宜兴农林学院,因为条件艰苦,很多同学退学了,他也有过动摇,但经历了一件事以后,他改变了想法。那一次赵亚夫去医院看病,走廊、院子到处挤满了病人,几乎都是乡下来的农民,个个面黄肌瘦。这激发了他投身农业科学事业的决心,一定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他说:农村太苦,农民太穷,农业太重要了!在攻克了水稻高产的难题之后,赵亚夫为了给农民寻找出路,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一次他将草莓引进到句容。1982年赵亚夫赴日本进行研修,他每天学习、劳动16个小时,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思考、比较日本的土地条件与家乡有何不同。一年以后,他带着13箱农业书籍和20株草莓苗回国,却没有给家里带回一件孩子们期盼的日本电器。到家后的第二天,天还没亮,赵亚夫就起床了,因为草莓苗娇气,好不容易带回来,必须马上栽种上。在赵亚夫的精心呵护下,从20株到几百株,再到几万株,草莓苗繁育终于成功了。现在,在句容老区有2万多户农民种植草莓,草莓成了当地支柱产业。退休后的赵亚夫选择去镇江最穷的村种地,他说:我只想继续为农民做事,田间地头的累累硕果比任何荣誉都重。赵亚夫对农业的热爱,对农民的付出,正是他心怀祖国、心系百姓广博胸怀的真实写照。

深度:从身边事做起,默默坚守自己的初心使命

深度,在对楷模的事迹报道中,主要表现为力求生动、立体、多层次地深挖他们的动人故事,带动人民群众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和拥护。深入寻求培养楷模成长的深层次原因,凸显时代赋予楷模们的积极意义,将树立个人典型深化为引领时代新风。

在对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的系列新闻报道中,我们不仅讲述他作为敬老院院长尽职尽责的一面,而且深挖了他带领村民致富、调节纠纷、照顾孤儿等先进事迹,立体生动地还原了一位村镇干部的辛苦与付出,展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与收获,以及最终将报道的重心聚焦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造就楷模的根本原因。上小学时,老师曾问李银江:你的理想是什么?憨厚淳朴的李银江大声回答:我要做个好人。42年前,李银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他站在党旗下宣誓时,他就默默下定决心:干干净净做好人,实实在在做好事,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初心的激情与坚守,让他成为百姓信赖的人。李银江始终遵守自己的承诺,待老人如父母,细心照料他们。五保户李奇山是桂五镇敬老院第一个离世的老人。非亲非故,李银江却叫来妻子和他一起守灵送葬。面对闲言碎语,李银江不为所动:五保老人无儿无女,我作为敬老院院长,不为他们养老送终,谁为他们送终?至今,李银江已先后为76五保老人料理了丧事,让64名流浪乞讨人员回到了亲人身边,帮助17位残疾人掌握了谋生技能。工作36年来,李银江一直默默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所做的事,群众是看在眼里的。他们能从我身上看到共产党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