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战略合力 构筑“科技强”核心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2022-08-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 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强国建设,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科技驱动发展新路径新举措,以更精准、更有效、更深入地配置创新资源为目标,着力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看,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正加速渗透融合,战略前沿技术将对现有产业体系带来颠覆性变革。从国际竞合看,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主阵地,开放获取技术的主通道被世界科技强国围堵的风险加大。从省内区域创新体系来看,科技创新关键环节存在短板,顶尖科技人才和团队缺乏,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保障高质量创新成果有效供给不足。从产业自主可控来看,产业链关键环节、底层技术短板和核心装备仍受制于人。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更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必须积极作为,整合优势,形成战略合力,构筑科技强核心竞争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化战略力量,形成功能清晰、交互耦合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为满足新需求、应对新挑战,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需要目标更加明确,以重大任务作为牵引,聚焦体系化能力建设。创新主体方面,将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中长期重要任务,形成省实验室、科研院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组成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优化全省战略科技力量的顶层设计、组织动员机制、分工协作机制,突出耦合联动和利益分享,既支撑基础前瞻技术供给和前沿竞争,亦能应对如新型病毒、气候变化等战略挑战。创新资源方面,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枢纽和转化能力,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国家实验室基地与之有机衔接;优化调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将引才主体回归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社会主体。创新机制方面,持续深入实施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体制,建立坚强有力的科技资源动员机制,建立权责对等、牵头部门决策的部门协调机制,建立政策创新前置审查机制。

强化技术突破,形成重点明确、科学高效的攻关机制。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既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迈向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部署,也是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疫情引致全球产业链重构等挑战的重大举措。聚焦任务部署,通过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强化任务部署,集中力量攻克具有反制能力的拳头技术,在国际产业竞争角逐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面向重点领域关键产业,补上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短板;面向新兴产业,在通用量子计算机、新一代人工智能、脑机接口、6G移动通信、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力,建立技术长板,争取自主优势。聚焦项目组织,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努力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跨领域、大协作、深层次科研组织机制。探索建立经费包干制试点、制定负面清单等举措。优化项目形成机制,更好发挥产业部门在凝练研发需求、提出研发任务、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深化揭榜挂帅,探索运用赛马等。强化重大科技任务的省地协同,推动形成共同出资、协同管理、联合实施的新机制。全力支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聚焦产业细分领域新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一批专业研究所和科技创新综合体。

强化企业创新,形成集群壮大、产业提升的发展质态。构建以企业为核心、需求导向型的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牵头建设一批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保障的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加快研发突破与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前沿技术,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壮大以科技为引领、梯队创新型的企业集群。加强精准支持,在重点战略领域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打造一批促进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的链主企业和细分行业领域头部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行动,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推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计划,强化地方培育主体责任,量质并举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建立覆盖企业初创与成长阶段的政策服务体系,完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挖掘、培养、扶持机制,着力发展和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培育以价值为取向、强驱动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提升行动,壮大提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十大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集群,加快超算中心、超算互联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支撑数字经济发展。

强化科技治理,形成统筹协调、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建设科技强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需要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支撑,需要在改革方面下功夫。从科技治理主体看,由政府主导向多利益攸关主体共同参与转变。加快推进科研领域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人员科研经费管理自主权,优化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方式。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完善用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创新职称评价机制,丰富职称评价方式,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从科技治理过程看,由线性治理向复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转变。加强科技管理统筹协调,围绕重大科技任务加强资源配置,探索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共同凝练科技需求、共同设计研发任务、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有效机制。从科技治理手段看,由强制性向经济、政策、法律、市场并举转变。完善科技项目、科研经费全链条监督管理机制,持续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和科技伦理治理,创新随机抽查、飞行检查等方式,突出科研信用在省科技计划绩效考核的指标权重,加强科技监督信息汇交共享。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构建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的科技奖励制度。

(作者系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