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融合拓新局 转型升级强动力

发布时间:2022-08-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高 清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实现高水平融合、互动、协同发展,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江苏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内涵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推进两业深度融合是关键之举,意义重大。我们要持续深入探索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助力服务业提质增效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我省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为落实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以试点示范为抓手,围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树立标杆

2019年以来,江苏率先启动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先后遴选两批总计247家企业、21个产业集群和43个集聚区域作为全省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鼓励先行先试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有效机制和政策举措。20202021年间,我省2个区域(张家港市、常州天宁经开区)和6家企业先后入选全国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挖潜增效,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加快延伸。强化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型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延伸。一方面,支持试点企业重点突破一批服务型制造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支持试点区域加快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跨界融合。抢抓国家构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重大机遇,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导意见,分行业领域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方案,协同推进中小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和产业链智改数转升级。从组织架构、流程再造、运营管控、业务模式、战略决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帮助企业解决不会转问题。2021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3%左右,规模保持全国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3.3%

融合创新,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试点企业推动先进制造业生产模式、组织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转变,以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等为代表的两业融合典型模式示范作用凸显。

夯基筑台,推动改革效能有效释放。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调指导各试点单位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如苏州市相城区为加快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集聚,推出了智能网联专项政策,从企业估值、产值税收、产业方向、科技人才等方面进行企业入库评级,给予研发、载体、平台、人才引培等专项支持。张家港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两业融合多部门联动机制,以部门服务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融合。

以延链强链为牵引,推动龙头企业、产业集群、载体平台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优势产业集群和具有融合发展基础的市辖区、开发园区等多元化主体作用,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先进制造生产环节,加快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效化转型,推动优势产业延链强链,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强化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激活融合内生动力。一方面,放大链主型企业产业链生态主导能力,鼓励制造业企业,由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向以提供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另一方面,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全产业链,推动制造服务业向智能化、产品化、定制化发展。

发挥先进产业集群优势,提升融合发展能级。聚焦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高端纺织、前沿新材料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技术、设计、品牌、供应链等方面锻长板补短板,构建开放高效的集群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纵向协同、价值链高端攀升、创新链精准赋能。张家港市依托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园、金帆电气等骨干企业和智能电力研究院、哈工大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重点发展机器人、智能电网等装备产业,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依托基础雄厚的辖区园区,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对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突出、转型需求迫切的市辖区和开发园区,加强省内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对接合作,支持建立一批特色鲜明、功能显著的两业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以制度保障为依托,提高政策落地、举措落细、要素落实服务效能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注重规划引领,充分发挥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能,强化与各地、各部门的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凝聚工作合力,精准高效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江苏特色775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以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工程为主要突破口,扬先进制造之长、显现代服务之优、创产业发展之特。十四五期间,着力打造一批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标杆企业、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计划培育形成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100家。

突出上下联动,提升协同服务能力。将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先后纳入20202021年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建立国家及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开展送政策、促融合、抓落实系列现场推进活动,对省内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进行专项政策宣贯,支持无锡、常州、南通、扬州、宿迁等设区市配套开展市级试点。同时,在中央、省级媒体大力宣传推广我省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典型经验。

加大项目支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质项目培育,为两业融合注入资金活水。一方面,近两年将科技、信息、物流、节能环保等领域具备两业融合形态特点的140余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年度重点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做好专业化高端化服务。另一方面,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专门增设两业融合项目支持方向,近三年来,共支持近150个两业融合项目,安排扶持资金3.3亿元,并对51家省级两业融合优秀试点单位各奖励100万元;还在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项下苏服贷中,将两业融合项目作为信贷支持重点之一。

优化要素供给,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实施精准高效的要素保障,有效增强两业融合发展活力和动力。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利用现有房屋和土地(产业用地)兴办科技研发、众创空间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的,可实行为期5年的过渡期政策,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过渡期满后按新用途办理用地手续,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配置。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