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做强关键变量 勇当创新开路先锋

发布时间:2022-10-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赵建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无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聚力平台载体、企业主体、产业赋能、创新生态四个维度,着力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性引领性实战性,勇当全省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力求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近10年来,无锡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1项、中国专利奖75项,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锻造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等一批国之重器;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1041家攀升至2021年的4608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6%,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

聚力厚植平台载体,筑牢硬核支撑将重大科技平台载体作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关键支撑,一体推进科技新城、科创平台、科创载体建设,构筑高水平创新矩阵。一是优化多圈层功能布局。明确市域一带多城科创功能区布局,高标准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加快建设梁溪科技城、蠡湖未来城、霞客湾科学城等科技新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无锡发展的最强引擎;加强与环太湖城市的合作,共建环太湖科创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标杆;启动推进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力促1+1+7空间布局落地。二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以太湖实验室为龙头、各类高水平研发机构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持续推动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建强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积极创建超算、芯片、光伏等领域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深海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发展,探索建设集成电路封测领域重点实验室;统筹优化46家新型研发机构、2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321家校企联盟资源布局,加快组建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新建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三是完善全链条孵育载体。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孵化培育载体,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6家、孵化器24家,加强与上海、深圳等城市及国家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的合作,布局一批科创飞地。聚焦提高科创载体建设实效,形成科创载体平台的标准化服务清单、入驻科创企业的个性化服务菜单、合作孵化机构的复合化评估表单,力促导入更多优质科创要素。

聚力培育创新企业,强化主体力量着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建强创新型企业梯队。健全分层次、梯度式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化雏鹰瞪羚准独角兽梯次成长路径,今年上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094家、同比增长53.3%,新增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56家企业入围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去年的2.5倍。强化工作引导与政策撬动并重、协同服务与精准辅导并举,加快推动创新型企业梯次成长。二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开展前沿先导技术研发和重大战略产品开发,现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54家、全省第二。三是推动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充分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圈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等多种方式,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涌现出阿斯利康、先导智能、朗新科技等一批融通创新典型。

聚力赋能产业发展,增强创新引擎围绕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大力拓展创新技术应用场景产业化通道,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现代产业体系技术创新需求,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近10年累计开展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00多项,形成大批创新成果,高性能MEMS传感器、物联网终端安全防护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49.9件。二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以建设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抓手,优化科技成果捕捉、撮合机制,吸引集聚高水平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促进创新技术在锡转移转化,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87.7亿元、同比增长32%。加快建设无锡技术交易大市场,设立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无锡分中心,持续健全测试检验、中试熟化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锡产业化。比如,大力支持面向智慧交通的车路协同多平台融合技术等成果应用,深入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今年上半年车联网产业规模达176.3亿元、同比增长25.4%三是做强产业硬核链条。聚力夯实提升465现代产业体系,倾力打造3010重点产业链,积极引育创新型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加快建设海力士七期、华虹二期等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产业硬核链条。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等地标产业快速壮大,其中物联网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全国第二。今年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1.5%50.1%

聚力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强力磁场集聚优质要素,健全保障措施,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强磁场。一是落实政策支持。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统筹,出台全省首部科技创新立法《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制定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等1+1+3政策体系,为创新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二是加强人才引育。优化升级太湖人才计划,近10年累计吸引81名院士来锡合作创新,引育省双创人才610人、团队58个;出台锡引惠才12条、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等政策。2021年招引大学生10.7万人、同比增长70%,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三是夯实金融支撑。加大锡科贷”“苏科贷等科技信贷产品投放力度,科技风险补偿贷款近5年保持20%以上增长;天使引导基金整体风险容忍度提高至40%,筑强天使基金、创投基金、S基金等基金系统,2021年新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1160亿元、居全国城市榜首,今年上半年注册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4099亿元,股权投资活跃度进入全国城市前十;加强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的战略合作,支持企业上市,服务上市企业,A股上市公司达108家,总数、总市值均居全国城市前十。四是完善创新环境。高标准建成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支持无锡知识产权法庭落地运行,积极举办太湖人才峰会、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做好大赛活动后半篇文章,累计引进超2700个创新项目,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打造充满温情和水、热情如火的创新无锡

(作者系中共无锡市委副书记、无锡市市长)

责任编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