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州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建华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继续带领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站位、明确方向,以学思践悟把握新机遇。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高举伟大旗帜。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迈向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结合,深刻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进一步增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二是明确奋斗方向。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我们将努力推动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在产业集聚、创新发展、跨江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争做示范,切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区域治理效能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南通、通州变成美好现实。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进一步筑牢根基、增强后劲,以产创协同激发强动能。党的二十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通州拥有南通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更应该,也更有条件打造富有特色、活力迸发的产业创新高地。以产业集聚筑牢高地根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主导产业体系,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切实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落户研判机制,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个性化服务保障优质项目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以强企惠企扩大高地广度。毫不动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出台更加精准的强企惠企政策,加快形成梯次递进、结构合理的企业集群,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持续加强金融扶持,积极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引导区内各类产业基金加大对实体企业支持力度,为有潜力的企业注入更强动力。以科技创新提升高地海拔。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优势,加强与上海、苏南科研成果对接,积极探索离岸孵化、本地产业化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多层次服务体系,提升各类创新平台运营水平,打造升级版创新综合体,为创新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服务,打造长三角北翼创新生态样板。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进一步系统谋划、完善管理,以品质提升展现靓颜值。我们将抓住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南通绕城高速等工程建设契机,站在更高层面谋划城市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展现城市最美形象。围绕南通新机场这一对外窗口,提前规划布局新城区,突出公园城市目标,加快教育、文体、医疗等项目的布局建设,力争在新机场投入运营前建成展示南通形象的靓丽窗口。依托南通西站作为对接长三角核心区西部门户定位,着力打造平潮科技创新区,强化产业引领、枢纽赋能,实现产业、城市双轮驱动、相向融合,努力建设成为跨江发展示范区。着力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坚持产业优先发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五大振兴。加大财政、项目、人才等政策向农村倾斜力度,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不断提高村营收入,稳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提升通州宜居水平。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个目标,落实好水、气、土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停车难、电梯加装、物业管理等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改善群众居住体验。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进一步惠民便民、办好实事,以共建共享焕发新魅力。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通过落户更多高质量项目,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标准,进一步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功能,用心用情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让老百姓拥有更多幸福感。全力推进优质学校建设,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均衡调配城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深入推进双减工作,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惠及更多通州百姓。与区外大医院广泛开展合作,推动各级医院、卫生院装备、服务、医疗水平三提升,力争三甲医院实现零的突破,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了病、看得好病让老百姓拥有更多安全感。优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织密织牢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快实现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防灾救援机制,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夯实基础、改进作风,以担当作为铸就硬支撑。党的二十大指出,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我们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通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持续提振干部精气神。坚持字当头、字托底,实施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和作风提优两大行动,持续性常态化开展机关作风整治,着重解决部分党员干部不主动担当、推诿扯皮、拈轻怕重等现象,以过硬作风助力通州高质量发展。持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持续推进村(社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研判,及时选优配强,不断强化基层领头雁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通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精准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坚持发现问题与推动整改并重,推动巡察工作提质增效。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持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维护亲清政商关系,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常委、通州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