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共建”增强高校党建实效

发布时间:2023-02-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满 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校党建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推进队伍共管、活动共促、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等方面融合共建,提高党建对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

构建融合党建组织大平台,提升党建与事业统合力

高校要将融合理念根植于学校发展基因,构建党建与事业发展统筹推进机制,系统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筑党性锤炼平台。精准思想引领,理论学习争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及时学习,精准学习。精准组织师生、党群联系争先。深入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定期召开科研团队和教学座谈会,邀请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搭建互动交流、比学赶超平台。精准示范引领,达标创优争先。党支部开展老带新、传帮带活动,专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助学生在教学、科研上成长,分享学术前沿、创新思想,推动教学、科研和实践等工作互助共进。构筑干事创业平台。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党委中心组、二级中心组、教职工、学生四级联动。依托机关党委组团式党建模式,通过建立组团党支部之间党建理论联学共享、队伍联动共育、实事联办共抓、组织联建,推动党支部在教学科研、服务地方、学校治理、综合改革中发挥作用。构建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党员联系非党员活动,形成党支部党小组党员非党员四级联动机制,汇聚群体力量,推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构筑担当激励平台。亮身份,创优政治品质。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在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工作中自觉亮身份、当先锋。亮标准,创优职业素养。党员主动参与学校工作。亮承诺,创优工作业绩。党支部实行职责目标化,目标任务化,任务清单化机制,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机制,激励创优争先。

打造融合党建奋斗共同体,增强协同育人聚合力

用融合的方法打破条块分割,汇聚先锋力量,完善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机制,将党建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实现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统一、相促进。融入学生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建+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三全育人师生成长共同体。将科研党支部建在团队上、教工党支部建在教学系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学位点上、本科生党支部建在专业上,贯通学科纽带、传承红色基因,形成教工研究生本科生三级党支部联络体系,通过党建+思政增信崇德促力行、党建+成长博导教授做榜样、党建+科创创新引领齐进步、党建+实践初心使命见行动、党建+帮扶师生相伴共成长。通过党建与特色工作融合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融入教师教学科研。实施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通过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项目党员树标杆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在学校教学科研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各二级党组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将党建与创新创业、文化传承、美育涵养等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创新”“党建+文化”“党建+美育等党建品牌。将教师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建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上。推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建设,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内容供给,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融入师生急难愁盼。发挥党建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作用,从加强学校整体水平出发,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破解由于类型多样、需求复杂带来的发展难题。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打开各部门、院系间数据共享通道,织密一张网,形成工作闭环,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凝聚融合党建合作大团队,提升党建与地方嵌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要以校企地党建共同体为纽带,用融合的方式创新党建工作,推动党组织从相互独立走向相融共生。让高校学生的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党建联建,共筑组织堡垒。深化高校、企业、地方三方资源的协同互补,实现培养要素融合、培养渠道融通、育人资源融汇。开展组织联学。建立组织结对制度,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探索成立校企”“校地功能型党支部。坚持党建联建。校企地共享党建资源,建立互帮、互学、互助长效机制。学校院系、学科等基层党组织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联学联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群活动,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发党员内驱力。探索品牌联育。突出示范引领,共建过程中突出党组织统筹协调、党员带头示范,把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发挥贯穿校企地党建共同体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开展百个支部进百企”“研究生博士党员进企业、技术服务零距离等活动,为企业破解难题。开展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活动,了解国情省情,增长本领才干。打造校内外党支部合作互通、师生党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党建共同体合作联育,共培人才队伍。拓宽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渠道,形成高校与地方人才共育强磁场。拓展渠道建平台。学校与地方开展战略合作,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创新机制重育人。坚持社会实践育人,探索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交叉锻炼强队伍。与地方开展人才联育,建立菜单化学习教育模式,成立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职场体验基地,定期互派代表、企业技术骨干和优秀年轻干部,每年输送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定向培训、顶岗锻炼。做好党建与业务复合型”“双强型干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项目联培,共破科技难题。整合校企地优势资源,开展党建联建、人才联育、项目联建,构建校企地党建+科研+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探索供需无缝衔接机制。通过建立地方、企业重点技术需求清单和高校重点学科专业、人才团队供给清单,打通校企地信息孤岛。让师生党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探索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整合学校学科力量集中对接特色行业,构建学校布点、院系建点、团队蹲点三级联动机制,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探索项目联合揭榜机制。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社会需求,通过校企地三方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服务联合行合作揭榜,共同助力学校企业地方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机关党委)

责任编辑:赵文韬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