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太湖西岸治理“前沿重镇”新担当

发布时间:2023-05-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杨剑锋 王凤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询问了太湖的水质情况,并指出工业和生活排放一度对太湖污染很大,治理花了很大力气。太湖作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态支撑和区域水安全保障重要载体,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

宜兴市地处太湖西岸治理的前沿重镇,拥有40多公里太湖岸线,15条省定主要入太湖河道,这里有9条。近年来,宜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太湖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厚植太湖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努力使太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水岸同治整体治理

突出的作用。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宜兴按照流域治理理念,创新性提出以太湖为核心的整体治理思路,即推进湖生态圈”“太湖入湖生态过渡带”“太湖西部生态缓冲区一圈一带一区太湖流域化治理建设,并以此规划为统领,坚持水岸并重、修治并举,实现更高质量两保两提湖、太湖完成清淤130万立方米,湖保护区3万亩养殖池塘退养基本完成,太湖西岸10个湿地群落形象初现。

聚焦的改善。加强蓝藻打捞和生态清淤,巩固扩大蓝藻湖泛防线,完善蓝藻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体系,构建常态清淤+应急清淤模式,推动陈藻塘生态蜕变,优化水系布局,发挥生态滤芯作用。2021年以来,累计打捞藻水180多万吨,出库藻泥全部进行了综合处置。畅通各条水系,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彻底排查全市河道及湖泊沿线各类排污口、排水口、涵道等,确保污水不入河湖,水质常态保持在类。加强工程性河道整治措施,针对稳定达标难度较大的断面,以减磷控氮为重点,加快推进针对性工程治理措施,实行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控。

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治本清源行动,继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高效解决雨污合流、混接错接、无序排放等问题。大力加强工业企业污水和农村污水的分质治理,抓紧相关板块工业污水厂建设,为项目落地、企业技改提供保障,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内外兼修综合施策

统筹推进水生态修复。严格控制太湖一级保护区水产养殖规模,渎边公路以东区域退出水产养殖,全面实行退渔还林还湿。畅通各条水系,打通各断头河浜,通过水系改造等措施让河道通起来、水体活起来。遵循水生态循环的一般规律,试点成功东氿、团氿水下森林种植,推进西氿等重要河道湿地净化区建设。实施湖生态湿地缓冲带示范项目,开展微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太湖大堤内侧湿地群落。深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建成23条无锡市级美丽示范河湖、5条省级幸福河湖,全市31个国省考断面达标率100%、优90.3%,为有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针对自然生态综合性改善要求,在突出水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协同推进空气和土壤环境的改善。统筹实施土壤修复治理、固废处理及农业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关停企业遗留地块土壤修复力度。深入推进土壤调查评估和管控修复,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持续完善垃圾全流程固废处置体系,提高产废单位固危废全生命周期系统覆盖率,积极打造环太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区。同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统筹抓好主要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建立污染源清单、实施动态化管理,创新开展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

营造水生态保护氛围。持续加大严格执法力度,用好行政+刑事+司法+公益诉讼综合手段,放大震慑效应。加强对处罚情况分析研究,针对性追根溯源、加强整治,推动水生态环境全面向好向优。与此同时,切实加强广大群众响应太湖保护、环保倡议等行动,组织参与环境月、青少年环保宣传教育等200多场绿色生态文化活动,以更强合力投身太湖生态保护和全市生态建设。

破立并举绿色转型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继完成太湖一级保护区化工生产企业全部关停并转迁后,接续开展新一轮化工企业关停,推进铸造、印染等行业专项整治,妥善做好化工、印染、铸造行业关停整治扫尾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断三清,重点关注正在拆除设施设备的企业,累计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631家,切实加快劣质产业退出步伐。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鼓励现有企业废水减排,进行废水深度处理,提高废水资源化利用比例。积极有序发展光伏、风能、氢能等新能源,促进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结合、有效衔接。组织落实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培育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2022年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超22%。强化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完成锡溧漕河五升三航道整治工程,充分发挥水运优势,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

探索双碳实践路径。宜兴着手建立1+1+N的政策体系,为双碳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自身特点,以水生态和水资源优势为基础,从涵养生态本底价值、做响生态产业品牌、深化生态金融改革等方面,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行全方位探索,逐步构建起绿色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湖西岸生态治理及科创产业融合开发项目入选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项目。

远近兼顾创新成果

夯实基础设施底板。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30亿元,2020年实际支出比2016年增长了138%,累计新建城镇污水厂1座、工业污水厂2座、城镇污水管网126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5万吨/日。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体系,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加强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范围涵盖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大部分类别,基本覆盖了本市产生的危险废物门类,基本满足了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的需求。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宜兴作为长江共抓大保护和太湖综合治理的交汇点,在太湖水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上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依托秀美环境,招引优质项目,集聚科创人才,已经吸引40多个超亿元项目、1500多名高端人才落户宜南山区,持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依托全国县域第三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对上争取各类生态奖补资金,并成功入选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全面启动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成果更多惠及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使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截至去年底,9条主要入湖河道全部达到总磷总氮约束目标,172条入湖河道一级支浜、127条环境综合整治河道优率分别达到79.1%84.3%,水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打造的氿三河景观提升工程,美丽示范河湖建设等成效不断显现,东氿、团氿水下森林已经成为城市生态新亮点,大大提升了宜兴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作者分别系中共宜兴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南京邮电大学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