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教育有质有根有魂

发布时间:2023-05-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本刊记者 朱 瑾    

宽敞的教室里,教学一体化设备齐全,孩子们正在认真听讲;创客空间内,孩子们有的在设计迷你机器人,有的在认真扎染,还有的在动手组装电子百拼;宽阔的操场上,鼓乐齐鸣,孩子们在这片汉风古韵的土地上欢歌笑语……在徐州市铜山区最偏僻的乡镇之一——房村镇,寻常可见这样的乡村学校教学场景。

乡村振兴,教育为基。没有乡村教育振兴,就没有真正的乡村振兴。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加快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铜山区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索乡村特色鲜明的课程,努力办出有质、有根、有魂的乡村教育。

兴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漫步在春天的房村镇,能够见到的最好建筑一定是崭新整洁的乡村学校。色彩鲜明的教学楼、美观大气的塑胶操场与周围的田地村居交织出一幅独特而和谐的画面,成为教育优先的现实写照。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乡村教育面临办学规模日渐萎缩、优质生源严重流失、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容乐观。铜山区坚持以普惠、均衡、优质、特色为目标,积极发展乡村教育,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优化学校布局,才能整合教育资源。铜山区紧紧围绕优村、扩镇、强区教育建设原则,关注人口向镇区、教育强镇、铜山城区集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学校布局调整。根据热点镇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集聚较快的趋势,适当扩大相关镇区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本部或分校建设。由建设村小向建设中心校村小一体化转变升级,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让乡村学校孩子也享受优质的学位供给。比如,棠张镇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实践,整合全镇教育资源,成立了棠张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海棠校区和琅溪校区,带动跃进小学等村小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

为适应教育城乡一体化实际需求,不断探索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先后引进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育资源,学习南通名校长的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拓宽办学途径,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办学新经验。铜山区委、区政府始终以学校布局建设等不得、慢不得的责任感,持续加大实施校安工程建设,改造乡村薄弱学校。近三年来,共投资33.78亿元,实施新建中小学项目5个,幼儿园项目11个,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项目55个;投入1.5亿元用于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建设。

让优秀教师安心扎根

在房村镇尚王小学,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一角,一栋白墙黛瓦、典雅清新的教师周转房与小学校园融为一体。宿舍楼有上下两层公寓式房间,每个房间有单独卫生间,空调、热水器、衣柜、书柜等一应俱全。这是铜山区为了解决好乡村教师住宿等问题实施的周转房项目。

办好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铜山区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关爱工程,持续发力让更多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为让教师下得去,近三年全区共招聘教师2340名,其中乡村教师1637名,占比70%。新教师多来自外地,学校本身校舍资源紧张,他们吃、住等存在较大困难。铜山区从2020年开始,在9个镇实施11个周转房项目,共111间宿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有效解决近300名新教师的住宿、就餐问题。与此同时,区教育局还积极组织单身教师参加联谊会等活动,助力解决乡村教师的婚恋问题,为青年教师扎根偏远乡村学校、安心工作提供保证。

为让教师留得住,铜山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向地处偏远的乡村教师倾斜,对特别偏远的镇区以下学校教师,在发放乡村补贴的基础上,每月再增加100元的偏远乡村学校补助。建立初心·坚守最美乡村教师褒奖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一次性发放奖金1万元,近三年共发放629万元。做好优秀乡村教师事迹宣传工作,倡导向长期扎根乡村、坚守教育初心的教师学习,树立良好教育风尚。

为让教师教得好,铜山区立足一年合格,三年熟练,五年骨干,十年名师目标,建设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教学技艺精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各校组织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好对子,一对一帮扶,提高乡村教师综合育人能力。组建同毓读书社,连续举办19届教师读书峰会,引领师生共读,共建书香校园。全面落实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重点资助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学骨干和学科中坚,为铜山区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培育好每一颗种子

在棠张镇实验小学琅溪校区举办的铜山区体育卫生工作表彰大会上,来自全区的十余所村小进行了节目展演。琵琶合奏、古筝合奏、排球特色操、书法特色操、女子花式篮球操、三门球艺术操、乒羽少年……精彩纷呈的节目展现了当代学生的朝气和活力,也展现了乡村素质教育的丰富多彩。

让乡村孩子上好学”“读好书,享受公平而有质量,全面而有个性的素质教育,是铜山区教育人一直努力的方向。

育人质量是乡村教育的生命线。铜山区以双减政策为引领,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作业设计改革为抓手,以新教育为契机,力求突破和创新。构建了系列作业研制的管理和保障制度,注重区域整体性教研和卷入式教研。开展常态化教学视导,重实效、全覆盖,通过看、听、查的形式进行调研。注重镇际联动管理,明晰作业设计实施指南,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助推师生多元发展、错位发展、优势发展,实现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育人目标。

乡村教育,就要在乡村扎根。各校园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地理条件等特点,发挥教师特长,挖掘、培育和传承中华文化、乡土文化,形成一镇一品、一校多品亮点特色,将地方特色文化符号运用到实际的校园文化中。比如,秉承让每一个乡村孩子在小学阶段都至少有23个伴随一生的兴趣爱好目标,房村镇一些学校成立创客空间坊、古筝艺术团、书法特色课程等。铜山区坚持一校一特色发展思路,连续举办十七届区级科技文化艺术节,参与师生近8万人;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珠心算、戏曲、面塑、器乐、书画等活动,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

乡村教育要育人,更要铸魂。铜山区教育人致力于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实现了老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快乐和幸福,有理解幸福的思维,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有体验幸福的境界,有奉献幸福的人格。铜山的乡村教育,不仅让农村学校变得有文化、有活力、有影响,也让乡村的面貌、村民的精神发生了变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出了一条特色路径。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