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三个体系 做优文化惠民文章

发布时间:2023-05-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管傲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苏州市相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健全理论武装体系  培根铸魂凝人心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切实维护人民文化权益的首要任务。做优文化惠民文章,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加强。深化打造局长上讲台”“一线大家谈等学习模块,扩大中心组的辐射范围,高质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开展送学上门和数字冬训等活动,让学习有;建强相理相亲宣讲矩阵,持续开展集中宣讲、调研宣讲和网络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内育外联、结对合作,壮大社科专家顾问团。

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聚焦长三角区域枢纽中心现代化高科技中心城区建设,唱响相城好声音,讲好相城新故事;推出相城记忆”“相守一城等系列短视频,提高相城美誉度;赋能短视频创作者联盟,实施相城探索计划2.0;加强三大海外媒体矩阵建设,推广原创双语系列视频;策划香橙君的会客厅视频访谈、相对论网评专栏等,深化I·相城网络文明传播项目;实施海棠花红直播先锋”“橙意满满月月行等行动,构建新时代网络传播主阵地。

舆情引导能力不断提升。注重把牢关键环节,强化斗争精神,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抓好学校和两新组织等重点领域,管好论坛、讲座、报告会和研讨会等各类线下阵地,牢牢守住互联网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释放相守e品牌效应,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数据风险排查、网络安全官云赋能、网络普法和攻防演练等专项行动,形成常态化监测预警、滚动式通报等机制,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基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抓住重大纪念日和节庆日等重要节点,广泛组织开展仪式感强的宣传教育活动;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动态管理机制,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化工程。

健全保护传承体系  繁荣文化强自信

加强系统性保护研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是切实维护人民文化权益的题中应有之义。做优文化惠民文章,必须健全保护传承体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坚持以大遗址保护思路推进元和塘古窑遗址发掘,系统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评省级田野考古示范项目;深入实施相城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推动考古走近大众;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和当代复兴。

传承发扬革命文化。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专项调查、挖掘整理和研究阐释工作,丰富相城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内涵;加强对阳澄湖、太平、湘城和北桥等地红色文化挖掘,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分期分批推进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改造工作;成立红色文化协同研究中心,提升相城红色文化标识度和知名度。

加强大运河文化带相城段建设。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相城段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名城名镇保护修复、运河航运转型提升和岸线空间资源优化,打造先导段、示范段和样板段;建成望亭等地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和运河文化空间,丰富文化传承、教育传播和服务体验等功能;促进并参与运河文化国际传播交流合作等。

保护传承民间文化和传统工艺。聚焦非遗文化活化焕新,扩大御窑金砖、元和缂丝等相城十绝现代精彩,演绎廿八匠非遗品牌;实施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加大对节庆礼仪、服装服饰等民俗文化保护和研究,加强饮食、地名、方言、民歌和船拳等文化整理研究和活态利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相城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推进全区工艺美术产业基地建设。

健全生产服务体系  事业产业双发力

全面落实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是切实维护人民文化权益的必由之路。做优文化惠民文章,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擦亮大运河苏州段吴门望亭第一印象,精心打造北太湖和阳澄湖等文旅地标,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苏州评弹公园、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望亭大运河文体馆和文徵明特色图书馆,成功获批省级北太湖旅游度假区,吴门望亭运河公园和春申西塘景区被列入国家3A级景区,以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相城文化客厅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以均等化、参与性、供给性、数字化、全覆盖和公共性为导向,全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促进服务效能提升;做实文徵明主题系列活动,打造冯梦龙驻村作家品牌,绽放《春申君传奇》等优秀文艺作品在现代舞台上的古典魅力;举办冯梦龙村花海打卡、吴门望亭数字消费潮购集市等活动。

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深入推进文化同科技、旅游、健康、体育、家居、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策源地加速器;苏州元和塘文化产业园区成功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元和塘科技文化研发社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园区携行计划,推动元和塘园区与西藏文创园合作共建;修订出台文化产业倍增和电竞产业健康发展等扶持政策,打响苏州千年元和塘,创新发展新引擎品牌。

凝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成立文化产业促进中心,发挥文体和旅游产业协会、影视动漫产业协会等作用,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持续做好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在税收减免和金融贷款等方面更加关注小微企业成长,以更实的服务助力文化企业高质量发展;用好用足区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扶持机制,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修订完善宣传文化人才计划,以优势产业集聚人才,以重点项目吸纳人才。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相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