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09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文华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丹阳市瞄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创新、创享、创优三项举措,积极探索县域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实现从机会公平质量公平的新转变,从基本均衡优质均衡的新跨越。

以系统性顶层设计推动机制创新。坚定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根本立场,从上至下凝聚起教育是最大民生,也是最好资源的强烈共识。创新教育优先发展方式。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教育工委保持实体化运行,全面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大顶层设计,化解城镇化带来的城乡学生人数倒挂矛盾。建立教育深改项目、重点工程推进机制,形成部委办局联动、镇区街道施策、社会各界参与的教育发展格局。全市12个镇(区、街道)全部设立专职教育助理,架起教育与属地高效沟通的连心桥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全力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在预算编制时划定红线,在预算执行中及时预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执行到位,近三年教育财政投入达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2.6%,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财政总投入的31.9%。坚持全市一盘棋适度超前思维,优化学校资源布局,近三年完成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11670个,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创成省级智慧校园。推进公共特色教育资源布点建设,建成江苏省镇江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等各类场馆15处。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进行托底保障,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超过70%的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优质健康发展。创新教育思想研究路径。丹阳在近现代先后诞生了马相伯、吕凤子、吕叔湘、匡亚明、戴伯韬等五大本土教育家。依托这些资源,成立本土教育家思想研究中心,自觉传承和宣传本土教育家精神,从城区到乡镇、从高中到幼儿园,都以教育家名字或思想来命名学校。通过举办全国教育家思想研讨论坛、组建本土教育家思想研究联盟、出版本土教育家研究系列丛书等方式,有效凝练丹阳教育精神,开启具有丹阳特色的教育家办学新路径。创新教育人才激励机制。从与高校合作提前介入定向师范生培养,到优秀大学生聚丹计划,再到丹凤朝阳教育人才专项引培计划,出台一系列教育人才激励政策,确保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市级成立马相伯教育奖励促进会,12个镇(区、街道)全部设立奖教基金,上年度奖励优秀校长、教师1200余人。在偏远乡镇开辟教师定制公交,在医院、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服务上开辟教师绿色通道,全面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以一体化统筹发展促进资源创享。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整合域内资源,创新办学机制,放大品牌效应,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创享品牌学校优势,实现抱团发展。以资源共享、帮扶共建、质量共优、特色共显为目标,推进大教研、大集备、大培训工作。结合名校资源扩增、教育布局调整有利契机,组建以城区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涵盖城乡的18个联盟式教育集团,形成区域学校教研共同体。通过名校输入管理模式、跟岗培训、校际交流等方式,让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带动成员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创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减负增效。常态化使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同步建设本市教育城域网应用平台,不断完善本土优质教学资源库。以教育集团为主体,以远程设备为载体,共同研制各年级示径教学案、配套课件和课时巩固作业,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为多样的教研路径。全面采用大数据管理新模式,实现精准教学、精准作业、精准评价,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不断激发学习内驱力。创享师资管理经验,激发教育活力。2019年起,强力推进覆盖全部学段的两轮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方位进行政策架构和制度设计,出台涉及绩效分配、编制核定、合同管理、量化考评、跨校流动、职称评定等内容的文件21份。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新入职教师先在城区学校跟岗两年,然后回农村学校工作至少五年时间,多措并举引导城区优秀教师向农村有序流动,有效化解师资不均衡、绩效大锅饭、岗位排排队等突出矛盾。创享优秀教师资源,优化师资配备。依托三领工程人才项目,借力省内外专家资源,重点培养高中学科领军人才、各学段特级后备领航人才、青年干部领雁人才。充分发挥南京大学附属丹阳中学南师优质基础教育建设基地等合作项目作用,高水平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组建24个青年教师成长营,成立36个新教师工作室,以集中培养提升青年教师整体专业素养。近三年共有32人获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8人获二等奖,其中28%来自农村学校。今年新评镇江市级及以上拔尖人才515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丹阳市级以上拔尖人才占比达49.9%

以内涵式整体发展加快品质创优。深刻理解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重要意义,聚焦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从有学上上好学的发展目标,全力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创优课堂实践,提升学习实效。吸纳马相伯先生提出的一切学科,重在开示门径,养成学者的自由研究之风思想,在活力课堂、智慧课堂的实践基础上,凝练出示径课堂教学改革范式,并全面推广实施。践行吕叔湘先生提出的教育教学精、活、实原则,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素养,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不断优化。创优育人方式,满足个性需求。结合新型学习理论、未来学习趋势等要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首批建设16个未来学科中心,为转变育人方式、深化学科育人提供教育科研支撑。拓展劳动教育实施的场所和途径,初步形成教育局主导、实践基地主抓、各学校为主体、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联动的三主一联劳动教育新模式。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发科技类、体艺类等课程300余门,为学生提供托管+个性化定制服务。以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为载体,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落实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行动。创优项目驱动,凸显办学品位。按照紧跟时代、立足本土、聚焦课堂、凝练特色要求,遵循系统谋划、科研引领、分级培育思路,多措并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近三年立项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36个,其中农村学校12个;镇江市级立项54个,其中农村学校29个,形成校校有项目、人人做项目的良好局面。在区域层面,重点推进江苏省首批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探索建立联合教研、互派教师、互访交流等机制。巩固江苏省首批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校建设成果,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创优评价改革,指引科学发展。探索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建立从高中到小学的纵向发展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教育教学生态。小学阶段,注重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等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初中阶段,主动适应中考和招生录取综合改革要求,特别关注学生肥胖率、近视率和心理健康等薄弱环节。立足全面判断,精准生成评价,客观反映每一所学校的发展生态、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状态、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样态。

(作者系丹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