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扩大内需战略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发布时间:2023-08-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罗启东    

今年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江苏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四个万亿元台阶,2022年总量达12.3万亿元,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保持在10%以上;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8万亿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二,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65%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省级重大项目518个,完成投资超1.5万亿元;连续四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成为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在册总量突破千万户的省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进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改革的办法激发和释放市场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培育完整超大规模内需市场

一是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扩容提质传统消费。提升吃穿用住行消费品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提振电子产品、家居消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序扩大住房消费。完善长租房政策,健全完善住房租住同权制度。提振汽车消费,加强停车设施、充(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服务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持续举办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繁荣假日、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强化社区养老托育服务,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体育消费产品、赛事和健身活动品牌。规范发展家政服务,优化家政服务信用信息服务。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扩大升级信息消费,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在消费领域创新应用,推广移动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信息消费重点领域创新产品(平台)。推动消费品质量升级和品质变革,争创国家信息消费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培育壮大互联网+服务消费,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新个体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拓展投资增长空间。加大先进制造业投资。聚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支持火电、石化、钢铁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装备生产。发挥先进制造业基金、省产业链投资基金等引导扶持作用,支持50条重点产业链的强链固链延链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苏州实验室建设,支持太湖、紫金山、钟山实验室围绕国家需求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同时,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多元互补的综合能源基础设施,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加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因城施策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力优化投融资环境。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落实市场准入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畅通市场化退出机制。健全省重大项目清单成效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发行和使用。

着力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内需潜能

一是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均等化全覆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支持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合法权益,解除进城落户后顾之忧。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提高其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建成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推动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融入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分类建设现代化县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打造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增强重点中心镇特色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功能。提优城市更新内外兼修。加快老旧小区宜居改善,按照一村一策推进城中村改造。推动居住区、街区集成改善,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口袋公园。用好用活工业文化遗产,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和当代复兴。综合统筹、一体化提升改造地上地下空间,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智慧城市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四好农村路与国省干线公路、综合枢纽、农村河道港口之间的衔接,推行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综合管护。坚持小而美的空间格局,强化乡村生态建设,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对标千万工程,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提质农业农村实体产业。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生活服务业。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群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科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化城乡融合发展布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建设和管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城乡并轨。引导人才、技术、资本返乡入乡,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深化村企对接,持续推进村企在产业发展、产品市场、智力人才、集体经济、社会事业等领域开展共建。推进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发挥示范效应。

着力提升内需供给体系适配质效

一是培育新产品新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加大科技要素投入,打造更多支柱产业,提升徐州、常州智能制造装备和苏州生物医药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能级,争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物联网等纳入国家级集群建设工程。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优质资源高效集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自主创新产品服务应用。推进自主创新软件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提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安全软件等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畅通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平台、商贸流通企业产销对接,鼓励发展反向定制(C2M)和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支持服务型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微企业配套协作、链式发展,开发推广专精特新产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聚焦高精尖缺,培养引进用好一批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复合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建立完善产业、科技、人才项目综合评价机制,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二是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做强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打造黄河故道沿线生态农业产业带。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强化逆周期调控。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推动海洋渔业发展。做大生产性服务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推进现代服务业331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制造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城市。开展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支持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做优数字+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旗舰型数字企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推动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推进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构建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及服务体系,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领域应用。

着力优化激发内需潜力环境要素

一是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推进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告知承诺制等模式。建设现代数字政府,加快省政务苏服办”“一朵云”“一张网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以经营主体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诚信江苏建设,支持各地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规范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加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建成、用好一体化信用服务平台,打造信用江苏综合服务移动端品牌。规范发展现代信用服务产业,推广应用信用服务产品。依法平等保护产权。依法及时公正办理各类产权纠纷案件,对涉案企业及其经营者审慎使用强制措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创新发展。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依法合规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完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分配机制。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工业用地控制指标体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优化就业供需服务。允许符合条件的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城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常住地为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落实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打通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提取、使用通道。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积极申请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支持符合条件的实体企业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健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提升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发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创新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提高监管透明度和服务效率。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作者单位: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