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平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

发布时间:2023-10-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张春龙    

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更高水平建设1+3重点功能区。在江苏中部腹地,有一块区域既有江南水乡的美景,又有传统农业的特色,还有正在崛起的城市。这里就是江淮生态经济区,是我省水网最为密集、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承担着展现生态价值、生态优势和生态竞争力的功能,是江苏发展的绿心

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建设样板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全过程,努力打造生态经济建设的样板区。

保护生态环境,筑牢发展根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江苏从长远维护良好生态的角度,统筹淮河生态经济带与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促进了区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将持续为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贡献力量。

发展生态经济,增进人民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近些年,江苏高站位推动环境保护,高质量推进污染防治,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移动污染源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污染修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与人民福祉密切相关的工作,不仅体现了发展生态经济的价值追求,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富民增收。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很大程度上源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取得的显著成果。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越好,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就会越好。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江苏统筹宿迁四化同步、黄河故道富民廊道与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产业富民、生态富民为目标,以线带面促进江淮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切实将生态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富民增收的优势。

探索区域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高质量协调发展新路径

着力打造江苏发展的绿心,加快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作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目标,对于江苏探索区域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高质量协调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促进整体生态系统提升和环境改善。该地区是江苏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加强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护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稳定,还有利于促进全省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2018-2021年,省财政下达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60亿元,支持江淮生态经济区内的市县绿色转型、生态发展,同时下达资金3.85亿元,对江淮生态经济区内黑臭水体整治项目给予补助,区域内各市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明显。2021年宿迁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淮安市国省考断面类水比例为苏北第一。2022年,宿迁成功入选全国15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试点城市。白马湖生态保护继成为江苏样板工程、成功入选全国15个重点保护湖泊、获批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之后,20232月,又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

带动区域内多种产业的整体发展。该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动能强。推进该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来到这里,特别是一些现代高效农业、生态节能和绿色环保产业的进驻。20221月,宿迁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唯一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规划到2025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0%以上,全市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4个、省级绿色工厂24个、市级绿色工厂120个,初步形成绿色发展示范带动效应。不仅如此,全省统筹淮河生态经济带与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强化省级协调功能与两市五县的合作互动;统筹江苏沿海发展与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强化沿海城市与江淮生态经济带的联通,必将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促进区域内生态建设和创新发展协调共进。淮安、宿迁是该地区的核心区域,加快推进两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协调的经济区域。在支持创新方面,推动淮安、宿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两市于20221月顺利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淮安、宿迁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示范区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在提升技术转移转化效益方面,发挥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桥梁作用,在淮安布局建设地方分中心,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到经济区落地转化,淮安、宿迁两市2021年成交技术合同超过3500项,成交额超过105亿元、增幅达62.6%

加快推动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

建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经济区,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推动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等制度建设,持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进循环经济。更大力度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支持有关园区争创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抢占绿色产业发展制高点。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等生态产业。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动能加速释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动能,形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鼓励多方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区域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环境质量数据和污染源信息,让公众和企业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增强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强环境监管。

江淮生态经济区位于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处,也是南北交通枢纽之一,在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区域内的资源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