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地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0-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郝社锋    

矿地融合是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的自然资源领域的一项创新模式,即通过整合自然资源系统优势资源,促进地质矿产和土地资源在规划、保护、利用、监测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协同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地调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将地质调查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创新矿地融合实践路径,积极助力无锡市太华镇富硒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今年4月,江苏太华富硒文化中心暨富硒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落成,同时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基地揭牌,有力推动矿地融合创新成果实现落地转化。

江苏地调院与宜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太华镇政府联合立项开展《宜兴市太华镇富硒土地详查与开发利用示范》矿地融合项目,聚焦”“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不断为乡村产业、文化、生态、人才和组织振兴提供地质成果和专项服务,在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和探索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发挥自然资源系统优势,规划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定位。以富硒产业发展为核心,一产主要发展天然富硒生态大米、富硒菜籽油、富硒蔬菜等三大类特色优势产业,在富硒农业聚集区和富硒经济作物区建设15个示范园区;二产在富硒产业发展核心区布局富硒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综合利用3个发展方向;三产围绕富硒康养区和生态硒谷旅游区发展富硒康养旅游业,打造出一核四区乡村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富硒示范核心区茂花村村级收入从几年前的20余万元增长近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到如今的近万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力推动太华镇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富硒文化中心,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依托地质资源禀赋,结合地方特色,加强富硒文化推广。以矿地融合理念和富硒康养新概念,建成江苏省首个富硒文化中心,打造中国富硒有江苏,江苏富硒看太华名片,使地质文化与文化产品开发全面结合,有力带动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讲好地球故事,注重科学阐释乡村聚落选址、农业发展、民俗风情等与区域地质演化的关系,找到地质文化+乡村文化切入点,形成地质文化+乡村文化相结合的地质科普、观光、休闲、度假线路和项目,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地制宜实施国土生态恢复性整治,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腾退低效产业用地,优化农村土地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太华镇现已成为全国首批30个天然富硒地块之一,共认定绿色富硒土地6.68万亩,无公害富硒土地1.55万亩,挖掘新的土地资源升值空间,吸引了大量投资项目落户,推动优质生态产品实现价值,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领乡村人才振兴。发挥自然资源部国土(耕地)生态监测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及团队技术优势和太华镇天然富硒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江苏省富硒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围绕富硒技术、富硒产品、富硒标准、富硒检测、富硒品牌、硒与健康等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开展富硒关键技术攻关,构建省部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的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为人才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共建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乡村组织振兴。通过组建联合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等活动,交流党建业务融合的经验做法,共同谋划推进乡村建设与发展,强化乡村组织振兴。矿地融合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激发叠加效应,获得了地方各级组织和广大村民的认可。通过的形式,在茂花村创建了江苏首个天然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让广大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乡村全面振兴。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立足新的起点,更大力度深入推动矿地融合。这要求我们必须锚定乡村振兴总要求,抢抓时代机遇,以地质科技创新为抓手,勇于实践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地质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

一是推动项目理念创新,深化矿地融合内涵。以点带面推动土地、矿产、林业、海洋、湿地、地下水等更多自然资源的融合发展和系统化应用,积极探索将矿地融合拓展到自然资源融合。探索政策制度创新,从制度层面固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路径,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矿地融合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矿地融合在服务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二是以科技创新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将科技赋能贯穿矿地融合工作全流程,补齐成果转化短板。在顶层设计层面强化矿地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互补,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明确成果转化方向和技术难点,将关键技术攻坚作为开展工作的前置性研究,推动项目成果落地即见成效。强化地质工作和地勘单位的纽带作用,以地质技术为媒介,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发挥矿地融合项目的平台效应,实现包括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等参与主体之间的资源配置和要素衔接。丰富矿地融合成果表达方式和形式,避免项目成果与服务对象之间形成专业壁垒,更好体现地质工作的普惠性与公益性。江苏地调院与太华镇将合作推动江苏省富硒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实体化运作,打造服务支持全省富硒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硒文化产业、硒物质产业的合作与联系,承担硒产业关键技术攻关、资源配置和要素衔接、项目成果转化推广、富硒产品研发、地质资源与地质文化开发等多重职能,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三是完善项目运作机制,构建长效化矿地融合业务体系。通过常态化推动矿地融合项目,促进地勘单位从组织、管理、业务、文化等领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摸清地方自然资源家底,深度发掘各市县的资源禀赋优势。太华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正着手申报第三批地质文化镇,通过深度挖掘富硒成因的地质背景和文化,将其与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地质+生态康养的发展模式。

(作者系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珊珊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