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最基础前提

发布时间:2023-11-13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蒋宏宾    

文化关乎国家兴衰、民族命运、文明传承、人民幸福。2023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大鲜明特色,就在于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最基础的前提。

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而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必将催生新的文明。我们所建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古老中华传统文明和深厚中华文化给养,以坚实的文化自信为基础、作支撑。坚定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巩固我们心魂深处对历史文脉的真诚挚爱与坚守,提振我们弘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信念与自尊自强精气神,其实质是坚持走自己的路,更好地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化自信首先昭示的,是内在而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主体的一种精神觉悟。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即要知道文化的存在、地位及影响,明白其来历、形成及走向,了解其特质、内涵与价值。他同时强调: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立足当今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形象而深刻地分析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句话强调的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根基,明确的就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个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凝结着中国文化与时偕行的历史与功绩。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我们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深谙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党的杰出先驱们,都是觉醒年代的文化旗手。李大钊科学比较中西文化与文明,痛心于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寄望于青春中华之再生,尤其是深刻洞察并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俄罗斯无产阶级文明是世界第三新文明,勇敢地呼唤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毛泽东总结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我们要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个新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更加豪迈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精辟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天,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战略之中,一个规律性的认知和共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必须也必然包含着文化繁荣兴盛在内的全面复兴。

文化自信紧紧依凭的,是坚实的文化自主与自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定文化自信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试想,如果民族精神独立性丧失了,任何的主体自信都会缺乏必要的基础,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惟有自主自立,方能充满自信;而若要自立,必当有其本根。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文化自立并且能够传承发展之本根,也是民族精神独立之基础与象征。如果丢掉了,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损毁了民族立身之本。这样的国家和民族,必定立不住、更站不久。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恰恰是判断其有无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而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进而成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立足并且持久站稳脚跟的根基。特别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契合、有机结合所造就出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不仅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精神自主独立性的根本支撑。

文化自信深刻蕴含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借鉴。文化需要承继,薪火有赖相传,亦需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这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它足以充分、持久、有力地支撑中华民族应有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文化自信最基本的底气底蕴、最深沉厚重的支撑。另一方面,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回过头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就会发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其长期演进的过程绝不是封闭保守的自行生长,而是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自主自强过程。之所以有这样的胸襟,是因为我们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也正是由于博采众长,才进一步铸就并增进了既有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有力彰显的,是对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高度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两个结合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植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成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不断开拓中华文明新境界、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个文明新形态,说到底,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本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鲜明特质、代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文明样态。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历史文化,又用科学真理激活了古老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以此来观察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不凡历程,所折射的不仅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它所集中展现的,更是对于两个结合生成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高度文化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重中之重的任务就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

(作者系江苏省广电总台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