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7月初,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同时要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扬州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大运河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座谈会精神,系统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全力打造江河交汇“好地方”。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生态底色。“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扬州,地处千年运河和万里长江交汇处,长江扬州段承担着淮河入江、运河通江、取水引江的重要作用。扬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护好中华文化血脉。“铁腕”治污。坚决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国之大事”,一体化推进长江大保护、运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关停转移化工企业469家,出台南水北调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办法,实施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先导工程,完成淮河入江水道切滩整治工程,送水期内水质始终稳定在Ⅲ类以上,实现“一江清水向北送”。全面添绿。首倡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深化“美丽岸线”建设,实施“三河六岸”景观建设等一批先导工程,退耕及修复湿地1200亩,建成10个生态中心,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6.9%。精心留白。切实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严格落实沿江区域三条控制线,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保护规划》,谋划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为未来发展留足生态空间。
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擦亮文化本色。文化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灵魂和核心,长江扬州段孕育了盐运文化、“诗渡”文化、红色文化、绿色航运文化和大国水工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是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最坚实的底蕴支撑。扬州坚持江河为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长江“流动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系统化阐释。深入挖掘长江扬州段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持续打造江都水利枢纽国家水情教育体验中心、三江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扬州大学长江文化研究院入选省重点培育智库,先后举办2023长江文化智库论坛、仪征盐运文化融合发展论坛,推出一批有份量有影响的社科研究成果。艺术化呈现。编创扬剧《鉴真》《阿莲渡江》《大河向北》、木偶剧《东方白鹳》、广播剧《一江清水向北送》等一批长江主题文艺精品,成功举办2023鉴真半程马拉松、瓜洲音乐节、七河八岛音乐节等文体活动,长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项目化展示。制定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推进方案》,三江营岸线整治提升等8个项目入选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百项特色示范工程,瓜洲千年古渡、十二圩江上盐都历史文化保护展示2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储备项目,梳排湾头江左船运、大桥海丝锁钥等10个市级重点储备项目,加快构建长江文化公园扬州段的“园—点—带”展示体系。
围绕“致富河、幸福河”建设,提升民生成色。长江与运河一样,是造福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扬州统筹“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以高质量发展新实践焕发长江文化新风貌,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深化文旅融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文旅产业链,推出一批“食都”示范店和运河宴、红楼宴等主题餐饮,整合古城内老街老巷老宅资源,培育发展餐饮、民宿、娱乐、文创等业态,着力丰富夜间文旅消费项目,推出夜游、夜市、夜演、夜购等“夜经济”产品,优化提升“运河水上游”游览体验,实现长江游轮“下扬州”,创新打造江河研学游、乡村体验游、康养度假游等主题文旅线路,持续办好“扬州的夏日”“二分明月‘艺’扬州”“冬游扬州 食泉十美”等系列主题活动,打响“四季旺游”节庆品牌。促进数实融合。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参与江苏扬子江创意城市群建设,规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壹点文创园、江都影视基地、五亭龙玩具城等园区载体,培育壮大川奇光电、中网视讯、笛莎公主等数字视听、数字演艺、网络直播等数字文化企业,推动毛绒玩具、文教体玩具、玉漆器等文化经典产业转型升级,招引孵化一批文化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两效统一”、融合发展。接轨产业科创。坚持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不动摇,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2022年位居工信部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第33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0%,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互促并进。
聚焦江河交汇“好地方”,彰显名城特色。扬州立足江河交汇区位优势,推进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不断绘就“好地方”发展新画卷。突出古今辉映。制定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方案,用“绣花”“织补”等微更新方式把古城“扮靓”,先后规划实施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等项目,修缮各类建筑近17万平方米,因地制宜实施皮市街、仁丰里、南河下等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让老街变成市井烟火气浓厚、休闲文艺范十足的文化街区。皮市街获评“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仁丰里、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促进城乡协调。聚焦长江沿线古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瓜洲、湾头、邵伯、大桥等特色古镇,实施一批“微改造”项目,全力保持长江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延续性,一批具有鲜明印记的运河、长江小镇和美丽村庄正“崭露头角”。促进中外互鉴。持续办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擦亮“三都”名片,深化与世界运河城市、国内沿江城市、东亚文都、海外智库等多领域友好往来,名城“朋友圈”不断扩大;探索打造文明窗口,挖掘瓜洲作为鉴真东渡起点、鉴真坐像“省亲”登陆点等中华文化对外交往记忆,加快建设瓜洲“千年古渡”文化展示园,打造瓜洲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助力彰显江河文化坚定大国文化自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冷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