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以创新为特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布时间:2023-12-08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林 涛    

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发挥科教资源丰富和产业基础厚实双重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引育高新技术企业超2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连续5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奋进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以创新为特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聚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点燃新型工业化强劲引擎

充分发挥紫金山实验室、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以及集聚24所驻区高校、1万多家科技型企业创新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校地企协同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43平方公里的紫金山科技城,高水平打造以中科系为核心的麒麟科技城,用市场化机制与东南大学共建国家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微波光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聚力打造国际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引领地、全球顶尖人才首选集聚新高地、全国未来产业培育先发地、体制机制集成改革示范区。

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抓手。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科技和产业攻关任务,优化实施揭榜挂帅机制,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择优的方式,每年实施20个左右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项目。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围绕未来网络、新型通信、网络安全等领域,突破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鼓励南瑞集团、中汽创智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人才攻关联合体,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机制,计划三年内建成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5家、制造业创新中心3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

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积极推行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双聘制度,建设区级技术交易市场,常态开展双链融合·智汇江宁技术需求对接活动,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计划三年内创成国家级孵化载体50家、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10家、双创载体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确保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超10%

聚力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筑牢新型工业化硬核支撑

细化落实制造业强区三年行动计划,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方向,扎实推进强链补链延链专项行动,加快打造5+4+5创新型产业集群。

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倍增。坚持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并举,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区域总部等高频对接、招大引强,力争每年新引进2个以上百亿级项目、850亿级项目和一批10亿级项目,推动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新型节能环保五大优势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地标产业,计划三年内培育产值500亿级企业4家、100亿级企业10家、50亿级企业15家。

推动先导产业积厚成势。围绕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四大先导产业,以市场大规模应用带动技术突破和场景赋能,培育更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力争产业产值保持年均20%左右增幅,三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0%

推动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细胞与基因、元宇宙、储能与氢能五大未来产业,高标准打造30个以上专业性特色化新兴产业园区,力争每年招引20名行业顶尖人才、开发200个商业化应用场景、新增2000个优质创新型企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聚力打造高质量企业矩阵,壮大新型工业化主力军团

企业是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坚力量。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打好赋能加力、提质增效、纾困解难组合拳,让大中小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竞相发展。

推进培大提优育新行动。全面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计划,支持南瑞集团等龙头企业开展垂直整合、兼并重组,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支持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锻造独门绝技,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转型等难题,构建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协同配套的产业生态。

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发挥华为沃土工场、菲尼克斯等服务商作用,统筹推进免费诊断、标杆引领、项目改造、上云用云等工作,尽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新开工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计划三年内打造5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争创全省数实融合标杆区。

推进助企暖企惠企行动。在顶格落实、直达快享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对企业投产运营、牵头组建省级以上创新中心、成功上市、获批单项冠军等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资金支持,用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解难。上线经济运行一体化分析平台,组织区管干部挂包服务规上工业企业,一企一策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打造不求人帮代办、不吃请亲清办、不跑腿线上办、不折腾一次办、不投诉满意办的江宁服务标准。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运用REITsEOD等市场化机制,实施存量用地提质增效行动,提高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和亩均产值,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动传统产业集聚区向现代化产业园区转变,计划用三年时间盘活存量用地不低于1万亩,新增工业、科研、商业载体不低于1000万平方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5%

聚力打造高品质创新生态,激活新型工业化澎湃动力

一流创新生态催生一流产业项目。持续优化项目全要素综合保障、企业全生命周期陪伴、人才全方位贴心服务等机制,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源动力、增添新动能。

在人才引育方面,发挥重大创新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骨干企业等平台优势,高效运作人才集团,精准绘制人才图谱,计划三年内集聚国际化顶尖人才超100名、省双创人才250名,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家、高端科研人才、过硬产业人才大军。健全一站式服务体系,丰富人才码应用场景,三年内定制化建设2万套人才公寓,让各类人才在江宁大显身手、体现价值。

在金融赋能方面,常态运行股改上市服务平台、银企对接融资平台、项目资本对接平台,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江宁板块。优化整合区产业母基金、科创母基金和种子母基金,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运用拨投结合模式,计划三年内集聚1000亿基金规模、100家股权投资机构、10家品牌中介服务,撬动更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

在项目服务方面,深入推进放管服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推广在谈即保障”“签约即预审”“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付”“建成即投产全链审批服务模式,持续优化制造业项目建设5个阶段87项审批服务流程,确保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手续审批不超过50天、审批时限提速50%以上,切实以高效率项目推进助力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