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善”托举民生“好福气”

发布时间:2024-05-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陈正峰    

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并称赞,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这份福气不仅源自历史人文和创新发展,也源自有温度的民生实事和慈心善举。今年年初,苏州市发布28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家庭适老化改造6个项目均有慈善的倾情助力。近年来,苏州市民政局重点聚焦六大慈善,以实干实效托举民生好福气

协同慈善,在构建大慈善体系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广度

坚持党政主导、突出社会参与、健全制度保障、注重创新发展,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作用明显、影响显著的慈善组织发展体系。

从无形到有形,建立联动机制。围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实施、公众参与、专业运作大慈善发展机制,率先在全省建立慈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印发全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强化区域、部门、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统筹协调、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大慈善联动机制。

从体量到质量,织密组织网络。重点培育头部慈善组织,大力发展社区慈善组织,鼓励发展环保等新兴领域的慈善组织。全市共成立乡镇(街道)慈善会98家、村(社区)慈善工作站1799个。目前,全市共有185家慈善组织,其中苏州市慈善总会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5家慈善组织为5A级社会组织。

从有形到有效,打造“43”发展模式。聚焦扶贫济困、应急救助、社会公益3大领域,建立慈善需求、慈善资源、慈善项目3张清单,建设慈善+互联网”“慈善+金融”“慈善+救助3大工程,确立慈善一日捐”“新年慈善晚会”“99公益日3大活动。

惠民慈善,在凝聚大慈善力量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以百姓心为心,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社会公益等方面的需求,助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盘棋推进精准救助。全市每年实施超1000个慈善项目,近10年捐赠总额超160亿元,其中捐赠抗疫款物超13亿元。苏州市慈善总会累计发放慈善药品价值28.8亿元,惠及14.1万人次。近3年来,全市慈善组织开展情暖苏城春节慰问项目,支出3130.4万元,关爱1.6万人;开展助学圆梦项目,支出806.8万元,资助学生4013人;开展适老化改造项目,支出138.6万元,帮助241户家庭,该项目获评2023年度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累计向西藏林周、陕西周至等对口帮扶地区捐赠2000万元款物。

一体化推进社区慈善。印发《关于推动设立社区慈善基金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推动发展社区慈善基金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逐步走出以社区基金为纽带、协同联动为方式、专业服务为支撑的基层治理之路。全市97个镇(街道)、2107个村(社区)设立社区慈善基金,链接资金近1亿元。

一揽子推进志愿服务。全市共建成标识志愿服务组织374个,注册志愿者超350万人。连续开展三届慈善同心·志愿同行活动,引导资金超千万元。开展苏州市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支出340万元。开展助老扶老项目,为困难老人提供就医陪护、居家照料等服务。

融合慈善,在激发大慈善动能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力度

以新发展理念催生新模式、新动能,加速形成慈善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线上+线下,创新慈善募捐形式。2023年,全市慈善组织网络募捐突破1亿元。近3年网络募捐总量2.5亿元,参与人次超490万。成功举办六届新年慈善晚会,共募集款物2.69亿元,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人次累计超2000万。

横向+纵向,推动慈善+X”模式遍地开花。实现慈善与金融、社会工作、生态环境等领域融合发展。全市慈善信托累计备案19单,总规模超3.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累计投入2905.3万元,为148.8万人次特定群体购买慈善保险。2023年,通过社工入户走访,收集群众困难和需求902个。推出生态公益基金11个,对接资金1094万元。

常态+动态,推进慈善与救助无缝衔接。依托苏州市困难群众综合帮扶平台,建立慈善项目数据库,常态化监测低保低边人员情况,动态化满足社会救助对象以外的困难群体需求,推动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

全民慈善,在繁荣大慈善文化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深度

传承弘扬范氏义庄”“普济堂等文化精髓,拓展丰富现代慈善内涵,大力营造善意浓浓、善心涌动、善行如潮的社会氛围。

做强政策引导,夯实慈善载体。制定出台《苏州市慈善实体认定工作方案》《苏州市慈善空间认定工作方案》,打造了一批慈善街区、慈善文化公园、慈善超市等优质慈善载体。

做优立体宣传,打造慈善品牌。举办乐善苏州品牌发布仪式。连续8年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建立刊、网、屏、场等媒体矩阵,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全市获评中华慈善奖29个、江苏慈善奖113个,居全省首位。开展五届苏州慈善奖评选,选树慈善先进典型515个。

做实文化传播,提升慈善感染力。积极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发放《慈善读本》10万余册,建设54苏州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教育基地。连续7年发布《苏州市慈善事业发展报告》。

法治慈善,在规范大慈善组织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尺度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好加快发展和合法合规的关系,始终把依法合规挺在最前面。

加快落实慈善法律法规。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知》,对全市民政系统和慈善组织做好慈善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加大慈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出台地方性慈善法规《苏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拟定《关于推进新时代苏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健全培育发展机制、健全创新融合机制、健全精准服务机制等6个方面举措为重点。

加强政府部门联合监管。围绕慈善财产和慈善活动,建立健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慈善信托等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阳光慈善,在优化大慈善生态上推动民生保障更有精度

坚持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将慈善放入透明口袋,增进慈善社会美誉度,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生态环境。

行业自律与风险防范双管齐下。鼓励成立慈善行业组织,指导慈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实施阳光慈善工程,联合税务部门和第三方审计事务所,每年对30%的慈善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双向发力。进一步推广使用慈善中国信息平台,督促慈善组织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畅通社会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和各类媒体对慈善行为进行监督,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

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头部慈善组织,连续多年举办全市慈善组织业务能力培训班。推进慈善领域技术革新,鼓励应用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实现捐赠信息一屏展示、慈善数据一库汇聚、慈善项目一键查询,提高慈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服务。

(作者系苏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包咏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