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支苏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由创新所催生,因创新而发展,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而知识产权作为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基础制度,与创新密切相关。从本质属性看,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中重要而稀缺的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从制度设计看,知识产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不仅鼓励了原始创新,也促进了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关系。可见,知识产权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全省知识产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五区五高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赋能强链补链延链,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占全国的1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和保护水平全国领先,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当前,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江苏与时俱进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充分释放知识产权激励和保护创新的制度作用。

从政策法规入手。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江苏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关于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江苏专利奖评奖办法》等政策举措,省人大颁布《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完善了融地方性法规、纲要规划和政策措施为一体的政策法规体系。

向协同推进发力。省委、省政府将知识产权纳入省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和督查激励工作,将省知识产权局由部门管理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直属机构,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新一轮合作会商机制,优化省级知识产权议事协调机制,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达12个,试点示范县(区)42个,覆盖率达50%

以改革创新突破。针对制约知识产权制度运行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探索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等。近三年累计承担国家部委16项改革试点任务,32项成果举措入选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突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创新资源配置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桥梁纽带。江苏聚焦1650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的知识产权产业促进体系,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设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布局一批权利状态稳、市场竞争力强的专利成果,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累计建成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15个、市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312个,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开展产才对接行动,推动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人才团队与重大创新载体精准对接,助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已为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及8个集群、80家重大创新主体提供定制化服务。

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强链工程。联合工信、科技部门围绕1650产业体系开展专利导航,全面梳理产业链细分领域知识产权前沿动态,布局17个省级以上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发布327项专利导航成果,为区域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风险防控等提供决策参考。完善涉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预警与防控机制,引导产业上下游主体组建以专利为纽带的新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37家,构建共性技术专利池,筑牢产业发展的安全底座。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提升知识产权合规运营和战略运用能力,累计贯标企业超3万家,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836家,示范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企业专利授权量占总量的比重连续4年超过80%

启动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制定出台《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加速知识产权布局收储、转移转化、质押许可等运营交易活动,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25所高校、15个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着力构建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平台网络,推动实现年内转让专利5.3万件,许可专利1.3万件。建立苏知贷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近三年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融资1600亿元,惠及企业近万家。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强不强、营商环境好不好,知识产权是关键指标。江苏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强化全链保护,突出便捷服务,深化交流合作,着力打造全国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增强我省对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推动力。

增强全链保护能力。推动地理标志地方立法,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地方试点。高水平建设南京、苏州、南通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11个省级保护示范区,深化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打造全国唯一、全省覆盖的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畅通企业快速确权、快速维权通道,累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9家、快维中心6家。发挥行政保护便捷、高效、低成本优势,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动,一视同仁、严格保护各类主体知识产权。我省行政、司法、行业自律、社会共治的大保护格局初步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和保护水平全国领先。

提升服务供给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一件事服务向市县延伸,共获批各类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载体39个,80%设区市实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县(市、区)级全覆盖,60个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已建国家级集聚区4家、省级集聚区9家。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过5000家。知识产权服务覆盖更广、效能更高、质量更好、体验更优。

拓展交流合作空间。加强苏港知识产权合作,建立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发挥我省知识产权在长三角区域的比较优势,主动谋划、创新机制、打响品牌,推动执法协作、公共服务、产业强链、品牌赛事等知识产权区域合作任务落地落实。深化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务实合作,保持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欧盟商会等组织沟通交流,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和第五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通过知识产权架起经贸、科技、人才合作和交流的桥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作者系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