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主攻方向 奋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在前”

发布时间:2024-05-10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高 清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寄予殷切期望,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作为全国科教大省、制造大省和开放大省,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创新基础、市场和环境基础,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我们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开放合作、全面深化改革等重点领域,奋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以产业科技创新接续创造新质生产力

坚持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重大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人才和重点创新企业一体化部署,驱动生产力向先进质态跃升。

突出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建设运营,加快原子极微制造实验设施、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材料科学综合研究设施等预研项目培育。加快高水平实验室和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推动高校院所主动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实现更多国字号平台落户。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持续锻造深耕前沿科学的中坚力量。

突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基础研究三年行动,探索建设应用基础研究特区,遴选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前沿引领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破解一批卡脖子难题,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台专项政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科创引领力和全球竞争力。深化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支持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孵化和验证平台,赋能产业链企业融通创新。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新苗、强内功、促提升、聚人才、惠政策行动,大力培育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开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精准补链和配套支撑。

突出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育能担大任的战略领军人才,在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本科生联合培养和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接续培养勇闯无人区的青年拔尖人才。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质量建设外国专家工作室,引进外籍高精尖缺人才。

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以梯度联动发展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深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支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人工智能等基础较好产业加快突破产业链关键技术,加大重大装备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力度,建设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产业跨界深度融合、产业集群能级跃升、产业创新筑基融汇、企业主体培育融通、产业生态开源融聚五大计划,全面增强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

加快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实施培育未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第三代半导体、通用智能、氢能、新型储能、未来网络、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前沿新材料、碳捕集利用及封存、虚拟现实等10个先发领域,强化关键环节、单元技术攻关,加速商品化。面向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类人机器人、低空经济、先进核能等前沿领域,深化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多方向、多路径开展技术预研,系统构建产业培育链路。

全面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制造强省升级版,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补齐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等突出短板,支持化工、钢铁、纺织等优势产业开展优化升级试点。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向绿发展,深化工业领域节能技改,鼓励建设绿色产线、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积极发展绿色制造、绿色服务和绿色能源。

着力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加快推动现代农业与信息、科技、金融、商贸、物流、健康、养老、旅游、文化等行业之间跨界融合、深度渗透。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

以产业合作释放共享新质生产力

集聚优质资源,高位推动产业布局优化,更好发挥经济大省的辐射带动力。

优化产业统筹布局激发新质生产力。坚持全省一盘棋,立足各地资源、产业、科研基础,纵深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因地制宜布局新质生产力。超前谋划全省十五五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持扬子江城市群提升高端要素资源汇聚能力,推动江淮生态经济区加快打造高效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石化产业沿江战略性转型和沿海战略性布局,推动钢铁产业着力打造沿海钢铁基地,形成沿江沿海协同发展新格局。

拓展产业发展纵深支撑新质生产力。用好用足长三角科创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更好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开放共享,合力打造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坚定不移纵深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联合中上游省份共同发展绿色科技、绿色技术、绿色能源,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段、示范段。

深化产业协同合作共铸新质生产力。推动对口帮扶协作从单向帮扶转入双向合作。充分利用辽陕新青等地区资源优势,协同构建差异化、互补型、备份式产业链供应链,拓展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江苏在制造、科创、资金、人才上显著优势,以园区共建、产业转移、双向飞地等新模式,打造新质生产力孕育转化新场景,建立长期双向赋能利益共享纽带。

扩大对外开放共享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东盟、欧盟等区域联合创新、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对标RCEPCPTTP等国际经贸规划,加大贸易投资、金融开放、国际物流等压力测试,吸引更多外资总部、研发中心和功能性平台落户。

以良好环境激发聚合新质生产力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深化改革赋能。深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强化金融、土地、用能、环境要素保障,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高效配置。

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评价标准,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两张清单改革举措,不断完善1+5+13+N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加强涉企法规公平竞争审查,清理招投标领域不平等规定,健全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民企诉求直达通道,推动民企公平享受各项普惠性政策,打造最具吸引力投资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