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群众导读

高效推进江苏沿海“港产城”联动

发布时间:2021-07-22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成长春 陈长江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沿海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推进沿海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到了全面发力的时候。要真正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面向十四五,更高效地构建以港兴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港产城联动发展新局面,是江苏沿海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

推进江苏港产城联动的难点

目前,江苏沿海各市围绕港产城联动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沿海港口群基本形成,港口吞吐量增长势头强劲。以高铁、高速公路为骨干的沿海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以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港城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对港口、临港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江苏沿海港产城联动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一是机制政策支持不够江苏沿海地区推动港产城联动,需要围填海和建设大量港口基础设施、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城镇设施和配套工程,涉及众多大体量、长周期、战略性的项目,这些大项目的落地实施需要多个国家主管部门审批,而各个管理系统审批项目是围绕国家对围填海、大港口、重大产业等布局进行总体安排。

二是港口集聚集约不足江苏沿海重点开发建设的港口有连云港港口群、盐城港口群、通州湾港口群等,跨度达900多公里,投资大、布点多,将形成密集投资、集中建设。但港口发展特色不鲜明,港口都追求大而全,已整合的港口体量也相对较小、市场占比不高,与现代化、国际化港口相匹配的高端航运服务、供应链物流等发展相对不足。

三是港城对港口临港产业支撑不强城市对港口以及临港产业服务和支撑不够,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相关港航服务、金融和外贸服务等不完善,不能有效支撑向新型港口体系和城镇体系的转型,临港产业与港口联系度弱和相互支撑不强,产业项目与港口关联度不强、对港口的依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港产城联动的发展潜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港-城之间的交通不够便捷,城际交通仍较滞后,影响了港-城联动与协调发展。

四是跨区域融合度不高江苏沿海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要素集聚扩散能力的城镇。在海洋经济方面也缺少科技含量高、引领带动作用强、经济总量大的龙头企业。由于一些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且大都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导致地区之间较难形成细化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推进江苏沿海港产城高质量联动的重点

港产城联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调动整合沿海地区的港口、临港产业、港口城市等优质资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沿海地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利共赢。

创新机制增强港产城发展的内生动力港产城联动发展导向下,争取国家层面对江苏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支持,协调沿海开发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支持政策,推动江苏沿海发展投资项目优先进入国家、省发展规划和重大计划。建立沿海三市及其与周边地区联席会议制度,协商解决跨市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沿海港产城联动发展协调机制。联席会议组建合作委员会作为区域协调组织的领导机构,负责区域重大事务决策和相关协调工作,在市级相关部门设立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根据港产城联动发展面临的资金、土地和人力资本约束和矛盾,建立港口建设、城镇规划、交通基础设施等联席会议专题小组,建立行政磋商机制和行政互认机制,具体负责沿海开发业绩考核和区域间专项的对口协作,调解联动发展中产生的纠纷和冲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和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激励,将推动港产城联动的效果纳入政绩考核体系。通过优化区域GDP增减机制和财政收入补偿机制,建立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地区利益分配机制,对建立跨区域港航联动合作和重大联动项目的给予奖励或补偿。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特定时期、特定项目的联动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并且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主体。

放大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港产城联动延伸沿海港口功能,推动港产城联动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以全省一盘棋视角,加强沿海、沿江和内陆腹地的港口、产业、城市等多维度联动,加快解决沿海港产城联动资源配置低效问题。一方面,要推动沿海三市的城市、港口、产业合作联动。三大中心城市之间加强涉海人才、资本、技术、服务等要素合作和联动配置。推动连云港、盐城、南通港口串珠成线、优势互补,以港航运输通道为核心打造沿海综合运输体系,将新亚欧陆海联运功能与通州湾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功能结合起来,形成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战略连接通道。加强连云港徐圩新区、盐城滨海港工业园区、南通大通州湾等重点产业基地的产业合作,强化能源、钢铁、石化、车船等产业特色发展、协同合作,推动产业创新、资源共享,加快形成融合高效的临港经济带。另一方面,要推动三大沿海港口功能向内陆和沿江延伸。加快连云港港从运输港向物流港、贸易港、产业港转型,推动连云港港航功能融入东陇海线、徐州都市圈布局中,推进连云港和徐州联合建设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共建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以淮河入海通道为依托推动盐城组合港和淮安、宿迁合作,通过加强内河航道和集装箱集散中心建设,加快淮河入海的河海联运建设,提升淮安、宿迁等运河与淮河交汇的物流枢纽和产业联动功能,推动内陆型海洋产业成长,共同建设盐城港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放大盐城海洋经济腹地新空间。

搭建平台提升港产城联动水平沿海三市要突破港口、产业、城市三大子系统良性互动的多维瓶颈约束。统筹港口、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上功能分区协同,资源配置上合力流动,实现沿海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多规合一,并在实施过程中协同推进、同步建设。要搭建多层次、多功能的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围绕沿海三市港产城联动搭建权威的信息共享平台,公开发布各市沿海港产城规划、建设进度、功能等信息,使相关信息能够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准确便捷地传递。发挥信息共享平台的信用担保和监督约束功能,强化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合作共建的信任基础,降低联动合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违约成本。建设资源整合平台,围绕三市港产城联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素,搭建专业化的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满足相关部门和系统多元化的资源需求。建设投融资服务平台、人才资源服务平台、技术集成服务平台、土地流转交易平台,为港产城联动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资金、人才、技术和土地支持。

(作者分别系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