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驰家园:小康生活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0-10-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新沂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工程。江苏省委明确提出,决不能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新沂市瓦窑镇付庄、池庄为大山村的两个自然村,地理位置偏僻,村民主要以种植酥梨、水稻和外出务工为生,人居年收入300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更是常年为零。由于村民居住条件相对较差,群众对于整体村庄搬迁有迫切愿望。

2019年,瓦窑镇将付庄、池庄群众整体搬迁至富驰家园,社区占地108亩,建筑总面积32767平方米,实现312户搬迁安置。富驰家园地理位置优渥,紧靠311国道,毗邻彩砖小镇,附近有76家专业彩砖加工企业,村庄搬迁置换的土地经过村集体统一流转,成为集体收入的来源,还成立合作社发展品牌农业,村民可在家门口务工,真正实现了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如今,该地人均年收入达到120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

尊重农民意愿,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

在搬迁前,瓦窑镇成立富驰家园临时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搬迁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村民代表座谈,逐户登门开展问卷调查、政策宣讲和社区建设效果展示,为顺利搬迁打下基础。在搬迁中,注重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让群众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在户型确立、建筑设计等方面,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询意见,确保建成老百姓满意的房子。

规划设计充分尊重民意。在搬迁之前,对于群众能否搬得起进行经济评估。经过对村民原有房屋进行估价,平均每户可获得拆迁补偿为78000元,因此本着“农民少贴钱、财政可承受”的原则,坚持精心设计“退老宅拿新房基本不贴钱”的房型,紧扣村民居住需求,设计了55104136157四种户型,分别占比5%、27%、53%、15%。安置价格控制在1150平方米,这样核算下来,像55的老年房,其拆迁补偿款即可满足购置需求,不需要另外贴钱。而对于想要大户型的村民,也只需再支付一半的房款即可。同时引进农商行“美丽家园贷”,确保老百姓都买得起房。安置时延续原有村落“团块状”布局,让来自不同自然村村民相对集中居住,从而提高了村民生活聚落归属感。

社区建设符合农村习惯。在富驰家园,一栋栋灰瓦白墙的独栋小院整齐划一、错落有致,这里的村民还可以像过去一样,家家有院子,院外还可以种菜。其实,原来的设计是通透式栅栏,而不是院墙。对于习惯了独门独户生活的村民来说,这样的设计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对此,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表达了保留院墙的意见,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将原计划建设的通透式栅栏改成围墙式构造。民主议事协商会上,有群众和党员代表提出来,社区绿化面积这么大,能不能留出来一分田,让老百姓作为自己的菜园来种植,后来结合这种情况,镇村又召开多次会议,最终把计划每家每户门前栽植草坪花木的空地改为了“小菜园”。在满足村民意愿的同时,还要确保小区内整体统一管理。于是,规定从院墙往前两米和房后两米五范围内的地块是每户的种植区域。

配套完善满足百姓生活需求。以方便村民生活和农村风俗习惯需求为导向,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按照“五通十有”标准,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卫生室、超市、文体广场等功能项目。完善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垃圾收运、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富驰家园鸟瞰      新沂市委宣传部供图

立足农民增收,从“美丽村庄”到“美丽经济”

为顺应农房改善后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瓦窑镇着力在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上下功夫。老村庄拆迁后置换出200亩土地,由村集体统一流转,成为集体收入的固定来源。同时,把果树种植和有机米基地打造作为致富百姓的富民产业。

该村先后成立土地合作社和有机果、有机米专业合作社,规模家庭农场2家,社员68人,注册“大山酥”鲜果和“沂河畔”有机米品牌,走出了一条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一是因地制宜,打造果品产业。在原村庄流转土地800亩,用于打造红香酥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二是因势利导,服务就业创业。搬迁居民312户,适龄就业人员约600人。居民从土地中彻底解放出来,加快由原来依靠传统种植的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依托彩砖小镇产业带动,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三是因人而异,培育发展手工业。针对老弱劳动力,由社区牵头,发挥当地柳编、插花等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社区手工业,弘扬乡土文化,重拾乡土情怀。同时,优先聘用低收入群众,从事社区保洁、绿化等工作,解决低收入户生活保障问题。

突出精管善治,从“品质社区”到“幸福家园”

干净整洁,是这个新社区给人的第一印象,走在巷道里,每隔几户就会有分类垃圾桶。如今住房改善了,群众的卫生习惯也在改变。确实,住得好了,还要管理得好,为此社区成立村民物业管理办公室,制定物业服务细则、物业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做到精细化管理服务,同时由村集体兜底,村民入住后免除两年物业费,之后每户每人每月缴纳一元钱物业费,剩余由村集体兜底,确保社区长效管理,让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双提升。

住得好了,生活好了,精神上也要富足。社区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尚。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比,设立文化礼堂,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如今谁家有红白喜事,需要到村物业办提前备案,统一在文化礼堂开设宴请,场地桌椅灶具免费向村民提供,村民只需缴纳80元水电费即可。该村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移风易俗制定的标准是6桌宴席,每桌不超600元,如果同样的标准在外面酒店办,至少要多花3000元。除此之外还打造百姓大舞台,成立广场舞及文化演出队,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构建百姓幸福家园。

责任编辑:苏胜利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