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农房改善 撬动建湖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10-21     稿件来源:《群众》(决策资讯版)     作者:盐城市委宣传部调研组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建湖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来抓,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倾力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后半篇文章”,全面激发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宜居乡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系统重塑乡村风貌,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也是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势在必行。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早在2013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土面积是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水平到了70,还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为此,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亲自推动,党中央高屋建瓴、科学决策,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市推进农房改善工作部署的明确要求。“如果再不重视解决,苏北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的地方。”谈及苏北农房问题,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的讲话振聋发聩。盐城市委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高度,把农房改善作为贯彻省委全会的大事来落实,要求各地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凝聚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激发了澎湃力量。

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期盼。“空斗墙、旧瓦房,一门两窗、六十平方。”这曾是建湖县农房的真实写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民生乃民之生计,安居乃民之所盼。2018年以来,建湖县委打破思维定势,主动担当作为,在全省率先启动自然村庄整村改造试点,引导农民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努力让百姓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浙江乡村振兴成功经验可供借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十多年来,浙江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乡土文化传承发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等有机结合,打造现代版的乡村“富春山居图”。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湖县委多次组团赴浙江考察学习,浙江成功经验为农房改善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最具现实意义的参考。

以系统化思维高质量推动农房改善工作

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工作面广量大,任务十分艰巨。建湖县委始终把农房改善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注重规律性把握、坚持系统性谋划、开展探索性创新,全面提升农房改善工作质效。截至目前,建湖县共搬迁改造自然村庄363个,实施农房改善24989户,建成交付新型农村社区28个、住房3741套,农民住房水平、农村形态面貌明显提升。

尊重民意,全面覆盖。“老房子搬不搬、新房子怎么建,由群众说了算。”建湖县在强化政策引导的同时,始终坚守群众自愿的红线,积极与群众算“经济账、环境账”,带领他们参观已建好的新型农村社区,眼见心动,再推不难。农房改善工作开展以来,建湖县没一户强拆、没一个后遗症、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同时,建湖县还对四类特殊群体出台专门的政策,确保人人有房住,坚决兜牢民生底线。

规划先行,优化布局。建湖在新型农村社区选址上,按照“远离高铁、高速、高压线,邻近省道、县道,贴近田、靠近厂、生产生活方便”原则,做到安置点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引导群众集中居住。九龙口镇收成村是省首批传统村落,抢抓被列为市旅游公路2号线沿线重点村庄机遇,塑造“颜值”与“气质”并存的特色风貌,让收成村在农房改善中遇见更好的“收成”。

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农房就要有农房的样子。建湖县按照“布局合理、集约经济、实用够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生活习惯,注重住房功能的实用性,包括建筑形态、户型结构等都充分讲究。比如任杨新型农村社区设计了6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三种面积、四种户型供群众选择。建湖县还在全市率先将管道天然气接入新型农村社区,在小区周边为每户安排一块“微菜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严格施工,确保质量。农房改善,质量是生命线。建湖县严格落实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选定资质高、信誉好的施工队伍,择优选择工程监理单位和跟踪审计单位,同时推选村民监理代表全程参与工程质量监管。除各个环节验收和最后建房主体完工验收外,县里统一组织质监、监理部门对工程质量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收,验收合格老百姓才能搬入新居,确保每一个新型农村社区都是良心工程、放心工程。

控制成本,节约集约。绝不能得了“面子”失去“里子”,把家搬穷了。建湖县在建设模式选择上,实行“农民自建、政府代建”,力求群众拆房补贴与房屋建设成本基本平衡,努力让群众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住上新房。像九龙口镇梅苏村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房屋每平方米建设成本1030元,群众拆房补贴加上退宅还耕补偿与房子的建设成本基本持平。老百姓纷纷表示,价格很划算、经济上能承受。

农房改善撬动乡村振兴“大文章”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农村要有新风貌新生活。建湖县通过农村居住形态的改变,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城乡布局形态系统变革,极大提升农村面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展现了“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灰砖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在九龙口镇梅苏新型农村社区,超市、卫生室、活动中心、警务室、ATM银行自动存取款机等设施一应俱全。农房改善以来,建湖乡村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农村“乱“的现象逐渐消失,“美”的形态逐步彰显。九龙口镇收成村、恒济镇恒东村、建阳镇西尖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恒济镇恒东村被评为江苏省“美丽家园”省级示范村。

优秀乡土文化得到传承,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借助农房改善的东风,建湖县新型农村社区同步配套文化设施,扶持组建村民文艺队,自编自演正能量节目,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潜移默化传播乡风文明。恒济镇建河村新型农村社区里的村史馆、上冈镇黎明新型农村社区里三棵40年树龄的白杨树,都是“一起搬过来的”文化载体。农房改善中,建湖县将古树名木、祠堂老屋等寄托村民美丽乡愁的“符号”就近地保护,全力建设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家园。

乡村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农房改善改变了农村分散居住的生活形态,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建湖县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顺势而为,因村制宜,积极探索新型社区治理有效路径。比如,收成村创新推行“我为大家巡一夜,大家为我巡一年”夜巡行动,每户推选1名身体健康、有一定自卫能力和文化素质的常住社区人员,与“两委”班子成员组成夜巡队伍,形成“共居一地、共保平安”的共治共享模式。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房改善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群众收入。建湖县选择产业有基础、有特色的村庄,同步启动土地综合整治、土地集中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为农民群众增收创造条件。一方面推进股份化改革。全面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着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另一方面推进特色化发展。建湖重点打造的20个农房改善试点村均已形成规模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了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双增收”。

(调研组成员:蒋东仁、乔宗华、陈鸿斌、王建成、李嘉树、杨先锋)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