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1-03-03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邵红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首次视察江苏时,赋予我省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今年初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乘势而上开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

  准确把握新要求,坚决扛起江苏肩负的使命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就三农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进入新发展阶段,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这一新的重大使命,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在即将步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江苏的殷切期盼。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高质量完成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农答卷应有之义。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各地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发展活力强,城乡关系比较协调,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条件、有基础。我们必须主动肩负起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的重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强系统谋划,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加大乡村建设力度,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充分挖掘三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巨大潜力,健全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分享机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畅通城乡循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工农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动权。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做好识变应变求变的准备,做好开顶风船的准备。从农业农村领域内部来看,江苏连续7年粮食总产保持在700亿斤以上,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和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镇化率达72%。这些成绩给了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应对机遇与挑战的信心。但江苏农业基础还不够稳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农村生态功能还有待提升,民生保障仍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促进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构建城乡均衡发展格局,提升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从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时代背景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进一步凸显农业农村的基础地位,也要求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内外环境的复杂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要从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苏农业农村发展中看到机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打通要素循环堵点,一手抓投资,一手抓消费,强根固基,补齐短板,牢牢掌握农业农村发展的主动权,当好顶风船的压舱石。

  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虽然有好的基础,但仍是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短板,必须主动履行好同步发展和探路者的职责。坚持规划引领。运用系统思维,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高质量编制好符合江苏发展实际、务实管用的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支持各地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实践,探索现代化建设新路子,培养一批特长生。苏南等发达地区要在县域城乡统筹上取得更大突破,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10年的努力,力争全省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呈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江苏模样。坚持把握节奏。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分类分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优先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难题。分层分类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增加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坚持人民立场。不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农村现代化,归根结底受益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农业农村现代化成果的根本标准,持续改善农房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聚焦重点工作,确保“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实施现代种业创新工程,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调动农户和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充分挖掘粮食面积、单产、效益增长潜力。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及水产养殖面积产量,抓好禽蛋奶果菜等农产品生产。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主动适应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大力开发附加值高、品质优的绿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高效精品农业、数字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全面提升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加大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乡村休闲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服务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严格落实禁渔令,构建长江禁渔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化肥农药使用监测体系,提升精准精细工作水平,促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完善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利用高效化。推进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发挥好转型升级引领作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推动各类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保障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展现江苏新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另一方面丰富完善乡村治理江苏路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注重县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以项目为牵引,常态化开展村企对接活动,推动村企要素互换、供求互补,进一步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探索农村承包地、集体产权和宅基地等的改革,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进一步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作者系江苏省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