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为民情怀

发布时间:2021-07-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蒋 阳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以其至诚的为民情怀,被朱熹誉为第一流人物。相对于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不但以天下之忧为己忧,以天下之乐为己乐,而且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高境界。他以济苍生、安黎元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布衣时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名将,在朝廷为良相,花甲之年又用毕生积蓄兴建范氏义庄,泽被范氏宗族和乡亲800多年,被王安石称为一世之师

兴学倡教以开民智

范仲淹的早年经历使他深知民之疾苦,他一生高度重视教育,认为只有学有所成,才能入仕任职并作出成就。范仲淹两岁时,生父因病逝世,母亲带着他改嫁安乡知县朱文翰。幼年范仲淹在进士出身的继父悉心教诲下,很早就树立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宏愿。继父去世之后,他到应天府书院求学,用5年时间发奋学习,大通六经之旨,最终进士及第,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三十余年的政治生涯中,他为了兴学倡教不遗余力,还曾被聘请执掌应天府书院。在典治家乡苏州时期,他亲自勘察选址,主持重建了苏州文庙并创建州学。花费重金买下原苏州南园遗址改建为苏州州学,招揽吴地学子在此处读书。在范仲淹的主持下,苏州历史上第一所州学兴建起来。为了提高州学的教学质量,范仲淹聘请著名学者和教育家胡瑗来州学执教。胡瑗不负所望,通过分斋教学法培养了大批治世英才。之后50余年间,苏州州学学生登科者超过百人,明清两代苏州出的进士和状元更是居全国首位。庆历新政时,范仲淹以他多年兴办地方学校的经验,积极推行全国性的兴学运动,奠定了地方教育体系的基础。

整治水患以解民忧

元年,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此时苏州水患极为严重,洪涝灾害淹没村庄农舍和农田,十万户灾民流离失所。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范仲淹到任后,立刻组织招募人手疏浚河道。为了全面了解苏州河网水系的情况,范仲淹带领长子和差役实地勘察、走遍灾区每一条河道,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苏州水灾成因的基础上,汲取苏州历代治水经验,确定了具体疏浚方案。他认为,以往只管加高江堤,极少疏浚,致使河床淤塞,暴雨季节积水成灾。根据水性与地理环境,苏州水患治理的根本方法在于疏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即茜泾、下张、七鸦、许浦、白茆五大浦泾,将积水导流太湖,引太湖之水注入东海。事实上,北宋早些年间就已经依据这一思路开始实施治水计划,但由于工程规模很小,治水效果并不明显。工程开工前,有与范仲淹的水患治理方案意见不同者认为,开浚河道泄水,不但有伤民力,而且日有潮至,招来积沙,数年后会复塞,致使治水徒劳无功。他积极听取意见建议,将修围、浚河、置闸三者结合起来,开展全方位治水。他还亲自到一线监督开浚河道,在每条河设闸以防潮沙塞堵,将诸邑积水分别宣泄,成功解决了潮沙淤塞河床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范仲淹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一举解决了赈济和民力征调问题。在范仲淹的领导和第一线指挥下,太湖水利工程终于在景二年成功完工,实现了治水与治田的有机结合,人民生活不再受水患影响,稻米生产从此得到保障。

经略边疆以保民安

宝元元年,宋西北的夏建国,宋夏战事不断。康定元年,西夏军大败宋军于三川口。范仲淹临危受命,任陕西经略招讨副使,赴西北抵御西夏。此前范仲淹并没有任何军事经验,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起身主动赶往孤悬于敌阵前的延州。刚到西北前线时,他断然拒绝同袍急于复仇的大规模出击要求,反对轻率冒进,而是在具体分析战况的基础上采取了积极防御、寻机小规模出击战略,初步稳固了延防线。在范仲淹主持下,增筑堡寨和清野防御策略得到进一步贯彻实施。庆历二年,在寻机夺回战略要地马铺寨后,他引大军就地筑城,在之后的战斗中,新城大顺城与附近的寨堡相互呼应,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西夏军再也无法突破宋界。在范仲淹和韩琦的共同主持下,成功构筑完成陕西四路立体纵深攻防体系,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庆历四年,宋夏和议,范仲淹所主张的积极防御战略初见成效。在经略西北边疆四年时间内,范仲淹坚持实施安抚羌民、修城筑堡、整顿军制、任属贤将、精兵厉卒、屯田储粮等措施,不断完善宋军整体防御体系,成功扭转了北宋的被动军事局面,为人民争取到了之后二十余年的和平安宁生活。

革故鼎新以顺民心

范仲淹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庆历三年九月,他主持了北宋重要的庆历新政。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促使他坚持以民为本,兴利除弊,在新政中提出了一系列治本方案。庆历新政的纲领内容有明黜陟以严考绩之法,抑侥幸以革滥赏、省冗官,精贡举以正教化之本、育卿士之材,择官长以正纲纪、去疾苦、救生民,均公田以责廉节,厚农桑以救水旱、丰稼穑、强国力,修武备以宁邦国,减徭役以宽民力,覃恩信确保恩泽及民,重命令重在取信于民。范仲淹所提出的绝大部分政策建议都先后为仁宗所采纳并颁行全国各地。吏治改革是最艰难的改革,但他知难而进,通过改革恩荫制度、贡举考试制度、官员升降制度、官员淘汰制度,以及规范官员待遇、诏州县立学等,试图消除吏治腐败,尽可能真正将服法度之言,察安危之机,陈得失之鉴,析是非之辩,明天下之制,尽万物之情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在富民强兵上,范仲淹提出通过大力倡导兴水利、课农桑、辟田畴、增户口等措施养民、富民。同时要宽赋敛,厚民力,针对当时州县户口稀少、吏员众多的情况,他提出并省县邑、改邑为镇,通过裁并天下州县建置,裁去冗杂吏员,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在加强法制上,强调立法要慎重,有法要执行,政府要取信于民,凡是朝廷发布过的赦令,三司、转运司及各州、县必须坚决执行,确保惠及民众的举措一一得到施行;颁行的法令条文,务必切实贯彻,否则相关官员将受到相应惩处。随着新政改革内容的颁行,在新政中遭受损失的宗室和面临淘汰的庸官贪官不断组织起来反对新政,尽管新政历时仅一年零四个月,但其产生的非凡社会效应和深远历史影响,为此后的历次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丰富的借鉴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昆鹏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