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江苏在实业和教育等方面开风气之先,盛产科学家。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就出生、成长于江苏泰兴的黄桥镇。他作为民国时期“最科学化的中国人”,也是江苏近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收入“江苏名人传丛书”的《丁文江传》主要从“科学报国”与“现代化”两方面展现丁文江波澜壮阔的一生。该书以时间为主线,力求系统展示丁文江以科学为信仰、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人生历程,彰显丁文江作为科学家、实业家、政治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主要影响,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以丁文江为代表的20世纪初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剧烈激荡背景下的思想与实践活动。
丁文江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科学家,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就学术研究所涉领域而论,除地质学外,他在人类学、考古学、史学、遗传学乃至军事、经济、政治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兴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仅是一位学者,还有着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在学界、商界、政界都相当活跃,是当时声名卓著的学界领袖、实业家、政论家。他的活动领域虽然很广,却都围绕一个中心:努力使中国从一个落后国家,尽快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国。
丁文江是民国早期科学界少有的肯做事、能做事、能成事的干才,有“科学界的政治家”之称。他从英国留学回国后,恰逢辛亥革命爆发,中国进入近现代史上政局最为动荡的时期。在缺乏资金和人才的困难环境下,丁文江不等不靠,勇于任事。他所创办并参与领导的地质调查所,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成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科研机构。他还先后创办以及领导过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学社等科学机构,是不可多得的学界组织人才和领导人才。
在兴办实业方面,丁文江曾担任北票煤矿总经理一职,当时北票煤矿是一个产量低、经营不善的官办煤矿。丁文江接手后,立即进行筹划整顿和技术改造,短时间内就提高了产量,扭亏为盈。三年后他离任时,北票煤矿的年产量是他接手时的20倍,北票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也被改造为中等规模的现代企业。
丁文江早在留学日本时期,就表现出对政治的浓厚兴趣,经常参加政治集会,进行演讲、写政论文章。他认为,科学的发展、实业的兴衰最终取决于政治局势,少数有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应勇于承担自己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向政治方面去努力”,把中国建设成富强、团结的现代化国家。1925年,丁文江最为厌恶的奉系军阀入侵江苏,江苏绅商积极组织自救。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丁文江与当时声誉良好的直系军阀孙传芳见面协商,请他出兵救江苏。孙传芳则看中丁文江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及出色的办事才能,请丁文江出任淞沪商埠总办。在这个职位上,丁文江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初步奠定了“大上海”的政治、财政、公共卫生的现代化基础。然而,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孙传芳倒向奉系军阀,丁文江的政治抱负失败了。作为“旧军阀帮凶”,他不仅一度被国民党通缉,还留下了终身的政治污点。这段经历说明丁文江是优秀的技术型官员,却不是成熟的政治家。
尽管从此不再直接从政,丁文江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政治和国家命运的关心。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丁文江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章,呼吁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应当学习苏联,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工业大国。为摸清国内各种战略资源情况,国民党成立了国防设计委员会,丁文江成为首任五位常务委员之一。正是在为抗日战争作准备、调查粤汉铁路沿线煤矿期间,丁文江在湖南因煤气中毒不幸去世,以身殉职。
虽然尝试过多种报国途径,丁文江最喜欢和最擅长的还是做一名科学家。他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登山必到峰头,移动必须步行”。在英国留学归来时,他就曾不畏艰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云南、贵州、湖南一路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作为自己的毕业旅行。在北洋政府地质科和地质调查所任职期间,以及后来重返学界后,他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还经常带领学生作地质旅行和野外实习。丁文江推崇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多方搜集资料,整理出版了附有徐霞客游历地图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年谱》,还校勘、重新出版了《天工开物》,以示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科学技术。
科学是丁文江的终身信仰,他不仅在做地质工作时坚持使用科学方法,在经商、办报、从政等一切领域都持科学的态度,甚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能彻底“奉行科学”,将科学精神贯彻到整个人生中去。丁文江深感当时中国的科学化、现代化程度不够,立志要做“中国的赫胥黎”,做科学的宣传者与捍卫者。1923年,当他的好友张君劢发表关于人生观的演讲,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问题”,丁文江立即撰文反驳,指出“科学的研究对象没有界限”,提醒青年学生不要“上了玄学家的当”。这场围绕科学与人生观问题的争论,从丁文江与张君劢二人的交锋开始,逐渐扩大为开国内学界新纪元的大论战。数月之间,几十位学者分为“科学派”和“玄学派”先后参战,形成了二十多万字的争论文章。这场发生在“五四运动”之后的“科玄论战”,一方面大大推动了国内的思想启蒙,使“赛先生”更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在尊崇科学的同时,对科学的能力、范围产生疑问和反思,与当时国际上刚刚兴起的启蒙理性批判、后现代思潮相呼应,直到今天仍具参考价值。
作为“江苏名人传”丛书之一的《丁文江传》,在搜集分析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澄清了一些关于丁文江生平经历的谬误与模糊之处,如考证出丁文江在日本留学期间,并没有担任过《江苏》杂志的主编;考证出丁文江的博士学位是在1919年访欧期间,将西南考察成果整理成文、送到格拉斯哥大学后取得的。书中还详细分析了丁文江与新旧军阀的关系,考证出丁文江除与旧军阀孙传芳的交往外,还与李宗仁及桂系军阀有过较为密切的联系,而这段经历在以往的丁文江研究中未见明确提及。对于“科玄论战”,该书从哲学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丁文江与张君劢之争,不是简单的古今之争、中外之争,而是西方启蒙思想与批判理论之争,这对于今天的批判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该书是在国内外丁文江研究前期相关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对于丁文江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有一定的探索性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