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月遍照 寒梅吐艳

——陈君起狱中画作映照奋斗人生
发布时间:2022-03-07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姚江婴    

陈君起原名墨云,又名振,于1885年农历四月初七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的古镇南翔(今属上海市)。陈君起的父亲陈巽倩是清末翰林,后经商,家资殷富,称得上一方豪绅。他给两个女儿取的名字风雅别致:陈竹梅、陈墨云(陈君起)。他也没让女儿缠足裹脚,还送她们上私塾读书。这在当时是一种顺应潮流的时髦做法,不过陈巽倩主要还是想通过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熏陶,将女儿培养成所谓高贵的淑女,以增加婚嫁时的筹码。果然,待到陈君起出落得高挑、端庄,父亲强行将她许配给一个财主家。对方品性卑劣,恶名在外,父亲却软硬兼施地强迫她成婚,陈君起遂毅然出走,逃出封建家庭,辗转投奔在上海读女校的堂姐。1904年,经堂姐介绍,陈君起进入务本女塾就读师范科。在务本女塾,她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的启蒙,逐渐拥有了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形成了较为健全、独立的人格。

1907年底,陈君起从女塾毕业,在同学兼好友曾琮的邀请下,离开上海来到南京一所小学任教。此时的陈君起眉目清秀、面如满月,一头茂密的青丝挽成高髻,真若墨云一般,常着素衣玄裙,举止大方持重,很快就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和喜欢。陈君起也十分珍惜这份教职,无论授课、批改作业、备课,都一丝不苟。1908年,陈君起与曾琮的哥哥曾科进经自由恋爱后结婚。然而,曾家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曾科进的继母蛮横不讲理,曾科进又生性软弱,家中事一概不闻不问。短暂的甜蜜之后,陈君起对婚姻渐感苦楚和失望。1913年的一个冬日,婆婆以小孩死在屋内不吉祥为由,强行将陈君起4岁病中的女儿从其怀中夺走,放到院子里,导致孩子被冻死。1915年,陈君起带着亲生儿子曾鼎乾和丈夫与他人所生育的两个女儿曾谦、曾丽,再次决绝地从腐朽的封建家庭出走。

陈君起出走后,依靠教书所得的微薄工资勉力维持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生活得十分拮据,故孩子们的教育时续时辍。1922年,曾鼎乾考入东南大学附属小学高小班读书。为方便儿子就近读书,陈君起将家迁至居安里20号一处单门独院的僻静宅子。因常到学校拜访老师,陈君起逐渐结识了东南大学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老师和革命青年,如共产党员谢远定、共青团员宛希俨等。在他们的影响下,陈君起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向导》等先进刊物,并结合自己两度叛离封建家庭,婚姻破灭,虽自强不息,仍每每陷入孤立无援困境的遭遇,开始思索全社会妇女群体的觉醒、解放之路,及其与彻底的社会变革、改造之间的关系。

1924年底,经谢远定介绍,陈君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满腔热忱地投身于革命工作,她那总是收拾得很干净、温馨的家和小院成为中共南京地委的秘密机关和通讯联络处。据曾鼎乾回忆,东南大学的谢远定、宛希俨、王觉新,河海工程学校的严昭彭常来居安里20号的家中开会,五卅以后,恽代英、萧楚女等也都来过。母亲陈君起忙不过来时,常让自己跑腿送信。

陈君起十分注重妇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斗争实践。1924年至1925年底,她一直担任南京妇女问题研究会负责人;1925年,她先后任共青团南京地委妇女委员、妇女委员会书记。陈君起还积极参加了声援五卅运动的南京各界3万余人的联合大游行、和记洋行罢工等斗争。1926312日下午,陈君起冒雨参加孙中山陵墓奠基典礼,遭国民党右派雇佣的打手袭击后,与侯绍裘、张应春等同志一起带伤护卫柳亚子等安全离开会场。

1926104日,军阀孙传芳所属的三四十个武装军警闯进陈君起家,逮捕了陈君起。在敌人搜查时,陈君起给曾鼎乾使眼色,让他去报信。由于事先陈君起已机警地处理了所有党内文件,儿子又即时跑到大纱帽巷给其他同志报了信,使党组织免遭了一次破坏。

在狱中,敌人对陈君起百般威逼利诱,但她毫不动摇,自称只是一名家庭妇女。据曾鼎乾回忆,母亲这第一次入狱被关押了3个月,在狱中母亲画了两幅国画。

陈君起在狱中所绘的两幅画,一幅是已为人们熟知的梅花图。画中的梅枝瘦劲如铁,细品则又有长短、粗细、浓淡之变化,且穿插自然、疏密有致;画中的梅花有的含苞,有的初绽,有的已盛放,错落掩映、俯仰生姿。在画作的左上方,陈君起以梅花自喻,题写了瘦梅虽老犹鲜艳耐寒九个字,表达了自己历经人生风霜,仍凌寒独立、坚韧不拔、本色不改、奋斗不息的胸襟与气概。

陈君起在狱中所绘的另一幅画作则明显比梅花图要繁复,却因各种原因一直少有人解读。如果说梅花图属于传统国画的花鸟题材,这另一幅画作当属于山水题材。画作的左半部绘制了一处传统人文气息浓郁的雅致院落,院中一座茅草屋仅用中淡墨色轻松勾勒出尖顶,一堵围起院子的院墙在藤萝的映衬下显得素雅洁净。藤萝蔓延出墙外,有星星点点的落花飘坠于院外草丛,给人以幽婉、寂寥之感;院墙内栽种的两株梧桐树挺拔高耸,引得数只飞鸟归投,另有翡竹杂树交映,坚韧的生机隐现。画的底部及右半部,则全用来表现苍茫大地,稀疏荒凉的植被、似有若无的沟岔点缀其间。尤为精彩的是,在苍茫大地之上,陈君起用淡墨精心渲染烘托出了一轮皎洁的晴月以及月光下的一片沧海横亘,令画作的意蕴和境界更加高远深邃。更令人唏嘘感叹的是,关于这幅画,陈君起还满怀怜爱地为14岁的儿子曾鼎乾另配了一首适合他年龄的诗:

秋风秋雨近重阳,滴滴秋声知夜长。

来回斗室三五步,绕梁小燕补巢忙。

19271月,陈君起经党组织等营救获释,被派往南昌、武汉工作。4月,陈君起又被派回南京,任中共南京地委妇女主任,兼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妇女部部长。49日,蒋介石授意国民党右派纠集流氓打手捣毁国民党(左派)江苏省党部、南京市党部和市总工会机关,暴露出了叛变革命的真面目。10日夜,中共南京地委,国民党省、市党部,市总工会的10余名负责人在大纱帽巷召开紧急会议时被敌人包围,陈君起与侯绍裘、谢文锦、刘重民、张应春等10余人被捕。

陈君起第二次被捕后,坦坦荡荡承认自己信仰共产主义。当敌人问其他同志的情况,她就一句话:不知道!1927413日晚,敌人将42岁的陈君起同谢文锦、侯绍裘、刘重民、张应春等同志一起秘密杀害,尸体被抛入南京通济门外九龙桥下的秦淮河中。

晴月遍照,寒梅吐艳。回眸陈君起作为近代中国先锋女性执着探索个体独立和民族解放道路的奋斗经历,她在狱中所作的两幅画作,无疑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别样的穿越时空,靠近女英雄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幅画也是陈君起为自己绘就的写真留影,那样沉静开阔、温柔笃定的心境,还有跋涉过无路之路、挣脱困境、承受霜雪之后依然艳丽绽放的倔强模样……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朱 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