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的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2-05-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俊梅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逻辑和慨然担当。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领导无产阶级完成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坚持胸怀天下,立足于为中国革命谋求最有利的外部环境,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此,党不断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调整和制定国际、国内战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

为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属性,1922年,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打倒军阀,建立统一的、和平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此后,党领导人民开展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却在全盛时期经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两次惨痛教训。

1935年,刚刚经历过长征的中国共产党,纵是处于发展谷底,在民族危难、抗日救亡之际,依然以气吞山河的气势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同时强调:只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己有办法,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国际与国内各方助我力量,方能发生作用,才是可靠地取得和平,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是危险的。从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最初表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未失去过信心,一直以坚韧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坚信中华民族必将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未孤立封闭地自处,始终以世界眼光,着眼全局、谋划未来。

为着这样的目标,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一直将这个原则同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是排斥国际援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干部建设等方面缺乏经验,便积极寻求外部支持。

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宣布正式加入第三国际,成为国际共产党的中国支部。在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党的各项工作都有较快的发展,党员人数迅速增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科学分析日本侵华引起的远东国际关系变化,决定放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把英美同日本加以区别,主张联合一切同日本帝国存在矛盾,对中国的民族解放斗争表示同情、赞助或持善意中立的国家和民族。对此,毛泽东撰写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而斗争》一文,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明确指出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与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日意侵略阵线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对美、英的统一战线工作,希望在共同的抗日战争中与这两个国家、特别是与美国发展关系。直到1944年七八月间,美国政府派遣了军事观察组分两批来到延安,中国共产党的外交迎来了令人鼓舞的形势。也是在这一年的818日,周恩来草拟了《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文件的形式明确具体提出外交工作的要求。

考察这份文件诞生的经过,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对外形势十分向好的时刻,党中央始终以极其冷静的态度对党的外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我们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争取民族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和平、繁荣的新中国,无论今天还是将来,党都要始终坚持自己的阵地与坚持新民主主义的方向,促成全国进步。为承担这一责任,党必须使自己的力量更加强大,成为决定中国问题的主要力量,只有如此,才能在接受外援的同时不被动地受人支配。共产党人办外交首先必须站稳民族立场,反对百年来民族问题上存在的排外和惧外媚外两种错误观念。一方面,要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善于与人合作。这些最终确定下来的原则对我们党后来的外交依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寻求国际援助的种种举措,不仅争取到一定的外援,还向世人充分展示了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巨大努力,提高了党在世界范围内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充分彰显了党的开放姿态、开阔胸襟,以及走向胜利、走向未来的信心与决心。当时,一位被我根据地军民营救的美国飞行员说:中国共产党前途之大,除苏联外无可比拟。他甚至表示,蒋介石在战后必然向八路军进攻,造成内战;如八路军有所需要,他愿以个人的一切来相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还体现在党始终以世界的、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在世界发展大格局、人类发展大潮流中,正确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综合国内国际因素分析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写成《论持久战》,为抗战的未来描述出轮廓。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研判国内外形势,提出两个阵营中间地带理论,破除中国前途外在决定论的思想桎梏,明确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主体意识,厘清了中国革命的敌友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潮流中把握前进方向,从全人类发展的宏大格局中剖析难题,不仅推进了自身发展,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胸怀天下的大格局,让党走过百年,仍风华正茂。无论哪个时期,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自身、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从不依附别人也从不掠夺别人,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霍宏光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