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声音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2-05-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左 琦    

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理论通向人民群众的桥梁。近年来,镇江市丹徒区坚持抓住宣讲主体、宣讲路径、宣讲实效三个要素,抓好灌输、转化、评价三个环节,紧盯普通党员群众这个绝大多数,精准施策,让党的声音响彻丹徒大地。

强队伍,选优配强宣讲主体

一是组建以思政教师为主体的专家宣讲队伍。从党校、市内各高等院校、区各高级中学等渠道,遴选业务素质强、宣讲水平高、群众呼声好的优秀讲师、思政教师30余人,组成专家说宣讲团,走进基层开展好传播、易接受的专题理论宣讲。截至三月底,活动已举办300余场。二是组建以企业优秀劳模、技术能手为主体的工匠宣讲队伍。邀请企业劳模、技术能手组成匠心说宣讲团,围绕匠人故事分享、匠心力量传承,深入生产教学一线开展宣讲活动近百场,鼓励一线工作者和专业技术类学生立志向、练本领、感党恩、跟党走。三是组建以优秀女性代表为主体的巾帼宣讲队伍。邀请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次优秀女性代表组成巾帼说宣讲团,重点讲述本地女性的励志故事,分享培树优良家风的成功经验,充分彰显新时代女性的担当作为。四是组建以各类道德典型为主体的好人宣讲队伍。邀请各级各类受表彰对象组成好人说宣讲团,发挥他们朴实无华、群众根基扎实的优势,走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心连心宣讲活动100余场,用好人故事和榜样精神引领城市文明风尚。

重创新,丰富拓展宣讲路径

一是网格化开展服务。坚持因人而异、因需而异、因事而异的分层化、分众化原则,依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发挥网格最小单元作用,征集群众宣讲需求290余条,分层分类开展点对点服务式宣讲200余场,探索并建立急难需求急需及讲,个别需求特需特讲,群体性需求群需共讲的工作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围绕群众在哪、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科学理论就传播到哪的工作理念,依托区、镇、村三级56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相继在全区打造思悟堂”“田间课堂”“流动的丹心讲堂等品牌项目10余个,吸引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通过送上门贴心宣讲、志愿帮扶暖心宣讲等形式,进一步推动新思想飞向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建好用好各类新媒体阵地。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丹徒组工园地”“微丹徒等新媒体平台和微信、QQ、抖音等热门载体,打造指尖讲堂平台,形成资源共享、数据互联的网上宣讲新模式。截至目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指尖讲堂已开展各类分享交流活动千余次,在润物细无声中补足精神之钙四是深挖用好红色资源。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内涵,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与总书记对镇江的殷殷嘱托结合起来,推出重走总书记视察路”“红色田园路等精品特色化旅游路线,引导干部群众在初心讲堂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发挥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闻捷诗歌馆等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干部群众参加实境宣讲近千场次,让红色基因浸润党员群众心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抒爱国情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抓评价,科学提升宣讲实效

一是紧扣评什么,多维度确立评价标准。在评价指标量化上既关注共性又体现个性,既关注深入又看重浅出。在具体指标设定上,区分宣讲内容、宣讲场次、宣讲技巧、受众人群等要素,拟定差异化考核评价标准,提高评价针对性和精准性。二是紧扣谁来评,多元化选择评价主体。营造开放式评价环境,扩大评价主体范围,在评价主体选择上既关注宣讲人自身又关注受众对象,更关心受众的直接性评价,同时补充同行间评价,通过多元主体的自评、他评、互评,真正变要我讲我要讲、我会讲三是紧扣怎么评,多样化设置评价方式。以宣讲实效为评价导向,创新评价机制,既在专题宣讲、专门宣讲中开展评价,同时畅通评价渠道,适时对阶段性重点专题、热点话题、焦点问题宣讲效果进行激励表彰。充分肯定宣讲者日常对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宣讲价值,健全常态长效评价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宣讲人的宣讲热情和主动创新意识。四是紧扣怎么用,实现评价结果多赢。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注重将宣讲成效的转化,如矛盾化解率、典型培塑率、乡风文明提升率等要素引入评价体系,一方面提升社会正能量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推动宣讲员树牢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内聚人心的工作理念,主动将宣讲工作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融合,和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机结合,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中共镇江市丹徒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陈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