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双联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发布时间:2022-05-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杨卫东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充分发挥交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行作用,大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是交通运输的双重内涵,前者强调基础设施的空间可达,后者则强调人流物流的空间位移。构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仅要聚焦立体、互联的综合性交通平台载体建设,更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促进不同运输方式、运输标准、规则的衔接,为人员出行和生产流通提供优质、安全、高效服务。江苏交通运输方式齐全且相对均衡,但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运输服务现代化、行业治理现代化和人才队伍现代化等方面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硬联通看,江苏在铁路、航空上短板仍然存在,枢纽能级有待增强。从软联通看,江苏已初步形成高质量出行和物流网络,但在服务品质和效率方面存在差距。江苏作为国内众多产业循环发起点、联结点和融入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所在地,理应从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客货运输服务的软联通共同着手,构建起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交通强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更具韧性、安全性的交通网络保障体系

强化能力保障。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升沿江、沿海、陆桥和京沪(沪宁)等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能力,基本建成四纵四横综合运输大通道。《江苏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指出要着力补齐东西横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南北纵向交通设施配置,到2024年,沿海地区初步建成海港领航、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双向开放、生态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一国际枢纽海港、一出海口、一门户海港格局体系。

强化转换保障。建设高效集成、联动支撑的开放枢纽。宁镇扬枢纽板块以禄口机场和南京国际航运中心为重心,重点发展国际运输;徐宿淮连枢纽板块以苏北物流金三角为中心,重点发展一带一路东西向物流;苏锡常通泰盐环沪枢纽板块以融入长三角核心区为中心,重点发展区域运输。推动客运枢纽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枢纽无缝衔接

强化通达保障。建设发达的快速网,重点建设500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网、6600多公里高速公路网和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构建完善的干线网,重点打造江海河联动的世界级港口群北翼、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和南京都市圈、临沪地区城市群城际铁路。拓展广泛的基础网,重点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农村公路、通用航空等为主体的基础网。

强化安全保障。构建高效集成、联动支撑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统筹陆域、水域和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优化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干线航道船闸等养护应急处置基地建设,推进省级综合性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建设便捷通达、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

打造快速通达的国内运输服务。畅通人流,完善以民航高铁为主体的区域快速客运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与国内主要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的空中快线,支持发展支线航空、低成本航空服务和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增开省内和长三角区域内始发班列,利用既有京沪、陇海等铁路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道路客运加快形成以定制客运为主导的发展新体系,完善与长三角其他省市之间毗邻地区公交网络。畅通物流,建立公铁水空深度融合的现代流通体系。依托南京尧化门、苏州西站、徐州铜山货场等重点铁路物流基地,开行点对点集装箱班列,构建江苏到全国主要物流节点城市间的城际铁路快货系统;以南京港、太仓港为重点推进江海联运港区建设,完善江海直达、江海联运的中转联运物流体系;强化内河港集装箱航线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海港的联动与合作,实现海港的国际物流功能、通关服务等向内河集装箱港延伸。

打造安全可靠的国际运输服务。打造南京禄口机场、苏南硕放机场和南通机场为客货并举的航空枢纽机场,淮安涟水机场为专业型货运机场,形成3+1的航空货运机场枢纽格局。完善国际海运航线网络,提升江苏港口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能力。新增加密近洋航线,突出与RCEP国家的直达航线建设;以太仓港区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日韩等中近洋航线;巩固拓展直连直通远洋航线,支持连云港港、南通港开辟至重要战略性物资基地海运直达航线,重点加强中东线、西非线、美西线等远洋干线。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形成以连云港、苏州、南京、徐州为枢纽,其他市为组货点的发展格局,引导各地打造错位发展品牌线路;完善境内外揽货体系,积极申报国家铁路口岸,强化海外仓布局;开展跨境电商、定制班列、特种班列、国际邮件专列等特色化班列服务。

打造绿色创新的城乡运输服务。积极争创国家公交都市,实现公交优先示范城市设区市全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因地制宜发展中运量公交。深入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发展全域公交,推动定制客运、网约车等新型客运服务模式向城乡拓展。大力发展城乡绿色物流配送,统筹规划建设物流三级配送空间格局,创新配送模式,探索地下物流系统和自动化、无人化等新型城市配送模式。

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支撑体系

以数字化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网联。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数字化采集体系和网络化传输体系,建成一批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机场、智慧枢纽,推动重要干线智慧扩容。构建集全路网、全天候、全要素的省智慧路网调度与服务云控平台,全面提升多维监测、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广5G、北斗系统、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应用。

以智能化完善客运和货运应用系统。倡导出行即服务理念,打造多源数据融合、按需获取服务的数字化出行助手,开展城市级出行即服务试点。加快推进一站购票、无缝衔接、全程服务的现代旅客联程运输体系建设,推动交通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全覆盖,实现长三角居民出行服务一卡通。推动多式联运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港口电子数据交换中心(EDI)建设,推进实现货运一单制服务,鼓励发展无车承运、运力众包等新业态,创新智慧物流运营方式。

(作者系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何 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