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并“希望人民大学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讲好思政课的内在要求,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打造思政“金课”明确了努力方向。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思政“金课”固本培元、补钙壮骨、启智润心。打造高校思政“金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更是培养更多坚定信念跟党走、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青年信念之基
红色基因是我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其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鲜明的政治品格和高尚的品德修养等,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价值引领。思政课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打造高校思政“金课”,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引领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用好红色资源。注重挖掘并用好地方红色资源,利用革命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现场沉浸式红色教学,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等解读红色基因,让青年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震撼,让红色基因在他们心中落地生根。
讲好红色故事。准确把握革命历史的真实内容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高尚情操,选取蕴含鲜明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的素材,用思政课的理论提炼出有情感、有温度的红色故事。邀请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劳动模范等进校园给青年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如:讲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受军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讲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致敬英雄为了革命不畏牺牲的凛然大义;讲袁隆平、黄文秀等新时代楷模故事,激励青年学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做好红色教育。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让青年学生在回望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把传统教学手段和新媒体相结合,通过“微视频”“微电影”“微课”等形式,增强教育效果,有效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
强化价值引领,用新思想铸魂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打造高校思政“金课”,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青年学生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用以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和指导实践。
引领青年学生自觉做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高校思政“金课”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基本问题,即: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过程;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等鲜明品格,以科学的理论、崇高的理想鼓舞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讲清楚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充分阐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从而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引领青年学生自觉做新思想的积极传播者。西方不良思潮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尤其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不少负面影响。这就需要高校打造更多思政“金课”,向学生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自觉抵御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引领学生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敢于对错误思潮举旗亮剑,在认清错误思想本质的基础上用科学真理予以坚决驳斥。
引领青年学生自觉做新思想的模范践行者。青年学生学习新思想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打造高校思政“金课”,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设置议题开展专项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统一。“引进来”即高校思政课要把新时代英雄模范人物、大国工匠等请进课堂,用真实案例为学生们讲述行业发展、技术前沿、英模精神等,不断坚定青年学生投身强国伟业的信念信心。“走出去”即通过高校思政课的实践环节带领学生们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如:走进基层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在担当志愿者的过程中为群众办实事,在参与社区工作中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走进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为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贡献青春力量;走进企业,学习了解科技和行业发展最前沿成果,为推进科技强国积聚青春智慧。
创新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打造高校思政“金课”,需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雄辩的事实、理性的分析、鲜活的语言讲好思想之道、科学之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道理充满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从而使思政课堂充满魅力。
把道理讲深,让思政课有厚度。思政课是真理课,必须把真理的味道讲出来,把精髓要义讲出来,把道理学理哲理讲出来,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深厚的马克主义理论基础,在深学细研的基础上把道理往深处讲。要在课堂上梳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立场和逻辑起点,挖掘马克思主义各个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让青年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把道理讲透,让思政课有锐度。把道理讲透,不仅要深挖学理哲理,讲清理论本身,还要运用理论透彻剖析现实矛盾问题,引导学生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对策。道理分为大道理和小道理。大道理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比较抽象,着眼的是长远利益,要讲透;小道理是每个具体事物的运行规则,比较具体,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要讲通。思政课决不能空讲道理,要提高思想锐度,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地进行剖析和斗争。
把道理讲活,让思政课有温度。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思政课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讲一些枯燥的、空洞的内容,就很难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用摆事实的方式讲道理,将理论联系实际,让青年学生在鲜活素材和具体案例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要善于用比喻的方式讲道理,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变得生动、更接地气;要常与青年学生谈心谈话,时常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让每一个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作者单位分别为: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