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助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2-09-0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杨 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不仅能拓宽高校师生的学术视野,还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大力引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理念、精神、气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知,使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吸引力。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密码不仅蕴涵在浩如烟海的历代典籍文献之中,还通过文化基因传承的隐性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思想、日常生活之中,彰显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要深入研究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去粗取精、古为今用,提炼出能够融通古今的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的教育资源和内容。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课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既要重点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也要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拓展思政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讲深、讲透、讲实、讲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价值观的概念、原理,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掌握。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浸式教育。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分析现实场景数据,在虚拟场景中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古迹、博物馆等场景,制作引人入胜的教学视频音频,摆脱传统教育中的简单灌输,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效果。

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教育路径,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与呈现形态,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思想性方面,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的有机契合与融通;在知识性方面,建构一个由经典原文、释义、故事组成的完整知识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与承接;在趣味性方面,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把抽象概念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视频、微电影,通过这些具象资料赢得大学生关注和喜爱,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

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高校应在节日文化、大学生艺术节、文艺表演等多种教育载体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努力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洗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者、传承者,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践行者。

夯实文化教育阵地。在校园自然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通过摆放和展示相关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像、语录、事迹等,打造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各类校园文化载体和符号。通过校园报栏、网站、校史纪念馆等建设具有本校文化传统的教育平台,设置能表现校园历史文化特色的知识长廊、亭榭、道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推动其自觉树立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利用传统节假日、艺术节,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中华诗歌朗诵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沙龙等,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班会、社团活动、校园广播等载体,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业精于勤的敬业精神、仁者爱人的仁爱精神等,既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强社团文化组织。高校社团是大学生专业拓展、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开展各类专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要在社团类型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和比重,吸纳优秀大学生参加社团组织,开展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研讨,把高校各类社团建设成为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教育主体。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

实践是理解、运用、检验、发展理论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能大大扩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范围,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以教育实践丰富理论知识。

组织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参观历史文化古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使大学生深刻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进而在思想深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为方式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调查研究。社会调查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国情省情民情的了解,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基层,走进社会,深刻体验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促进作用。比如,通过对学校、图书馆、科技馆的学习调查,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加社会服务。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各类活动,增强报国之志、服务之心、为民情怀。比如,参加学习雷锋活动、义工活动、抗疫志愿者活动和各类应急救难活动等,使他们在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真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要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精神。

(作者系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