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雨花英烈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01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胡卓然    

以邓中夏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1949423日南京解放之后,雨花台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缅怀英烈的纪念地。雨花英烈题材的文学作品也随即涌现出来。在红色文学事业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掀开新篇章之际,雨花英烈的动人事迹开始转化为文学作品里的素材,英烈们斗争的历史背景也开始成为文学作品之中恢弘的时代场景。

随后的五六年之中,短篇、中篇篇幅的雨花英烈题材的文学作品每年都有多篇被发表在各类报刊上,成为宣传和弘扬雨花英烈事迹的重要文化载体。这些短篇和中篇作品,也形成了文学事业上的铺垫。篇幅宏大、规模厚重、内容丰富、视角宽阔的长篇文学作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逐步呼之欲出。

那么,最早的一部以雨花英烈事迹为题材的长篇文学作品是什么呢?

这就是1955年撰写完成、1956年出版成书的小说《红色的风暴》。这部书的第一作者是著名作家魏巍。他和作家钱小惠携手完成的这部《红色的风暴》,主人公是青年革命者钟夏,就是邓中夏名字中夏的谐音,是以雨花英烈邓中夏为原型而塑造的人物。该书的内容提要介绍这部小说以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二七大罢工为时代背景。开篇的人物表介绍的主人公钟夏身份是青年革命家,北方初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27。雨花英烈邓中夏1894年生,27岁时恰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可见,这本书就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为时代背景的。《红色的风暴》的问世,为雨花英烈邓中夏在建党时期的革命活动和贡献留下了一段文学领域的印记。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作为李大钊的学生和助手,早在1920年就在北京参加了党的早期组织。踏上革命道路后,邓中夏在北京郊区的长辛店开办著名的劳动补习学校,向铁路工人积极宣传革命真理,唤起劳苦大众投身革命事业。《红色的风暴》内容就取材于这段党史史实。当时的评论文章明确指出作者是有意识地依据邓中夏同志的真实事迹来加以塑造的

素材来源烈士的真实事迹

《红色的风暴》一书以文学的笔触在多线结构之中着重塑造、刻画了典型人物钟夏。小说内容场景变化较大,人物形象众多。而作者发挥出众的文学才华与功力,在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里细致入微地展开情节叙述,逐一将诸多斗争故事娓娓道来。同时,用明快的叙事节奏,生动地描写了这位青年革命者从大学生成长为工人运动领导者的转变。许多细节内容完全取材于建党时期邓中夏真实的革命经历。

书中描写了钟夏坚决拒绝在父亲为他钻营的北洋政府任职,克服交流上的困难融入工人后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在长辛店建立了工会等故事,都是邓中夏革命生涯里实际发生过的细节。其中一些人物话语也有历史出处。钟夏鼓励工人们要团结奋斗时说:五个人是只虎,十个人就是条龙,要有一百个人,那就是一座搬不倒、推不动的泰山。这段话就是根据邓中夏1921年初在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给工人授课时的原话改编的。

历史上,邓中夏当时是作为李大钊革命事业的助手和战友而来到长辛店工作的。书中也专门以文学描写展现了邓中夏(钟夏)和李大钊的师生情、战友情。钟夏在北京郊区的长辛店向工人群众宣传时,刚开始存在着与工人群众难以接近的问题。当晚,他脑海里闪着李大钊的面影,给大钊我师写信:我第一次到长辛店的活动失败了,但我还要去。不怕失败一百次,甚至一千次。而在成功地融入劳苦大众之后,钟夏再次给大钊同志写信汇报工作。

这些细节的文学描写,从各个角度赋予了主人公钟夏艺术生命,让这位在长篇作品之中被塑造的雨花英烈人物富于来自真实的艺术魅力。

跨越数年的创作历程

《红色的风暴》一书的创作跨越了数年,最初是缘于1953年两位作者到工厂体验生活时的结识。

1953年起,魏巍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这年10月至19544月,魏巍来到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修理工厂挂职锻炼和体验生活,结识了此前在该厂体验生活的文艺工作者钱小惠。

钱小惠是著名作家阿英(钱杏)之子,此前也从事过多年的专业文艺创作。魏巍在工厂期间,二人被历史上邓中夏在长辛店发动工人群众投身革命事业的史实而感动,携手开始创作这个题材的长篇作品。19552月下旬,魏巍再次来到工厂与钱小惠一起继续创作。二人在当年的夏季完成了《红色的风暴》初稿。随后,稿件也开始广泛地征求意见和修改润色。

书稿在修改阶段被标明为电影小说。这是因为其表现手法兼有一定的剧本性质。但该书又具有完整的长篇小说结构,在格式上也与剧本有区别。

《红色的风暴》是魏巍创作历程里第一部达到长篇篇幅的小说。因此,他对这部凝结了心血的作品尤为珍视。在修改过程之中,魏巍曾经表示这部书稿是他和钱小惠共同的儿子

《红色的风暴》完成定稿后在1956年问世,先在《解放军文艺》1956年第1期至第3期上连载,随后在19567月由工人出版社出版。该书也是目前能够查实的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建党前后革命斗争为内容的长篇文学作品。

魏巍和钱小惠也因《红色的风暴》的创作而得以认识邓中夏烈士的夫人夏明。《红色的风暴》完成后,他们二人曾随夏明前往武汉、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先后访问一百多名历史亲历者,为撰写《邓中夏传》而收集素材。在这一过程之中,魏巍和钱小惠对邓中夏的人物刻画,不仅实现了从小说到传记的转变,也实现了从特定时期到完整生平的飞跃。他们二人历经较久的辛勤创作而写成的、有较高纪实文学价值的《邓中夏传》,从邓中夏年幼时的成长写起,一直写到邓中夏壮烈牺牲于南京雨花台。该书最终于198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雨花英烈人物的长篇纪实传记。

先后问世的《红色的风暴》和《邓中夏传》,分别从小说和传记的角度,对宣传雨花英烈邓中夏的事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长篇小说《红色的风暴》的创作,是《邓中夏传》的重要创作缘起。这部具有红色文学史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小说,也将会在雨花英烈纪念历程的红色视角里,永远展现其光彩照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朱 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